APP下载

信息化系统在引水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020-07-04佟宇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4期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应用

佟宇

摘 要: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建设中的不断推进,引水工程的信息化系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有效的改善了河道防洪排涝的性能。面对越来越多的施工项目和施工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管理与监督工作,确保采取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施工项目。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信息化系统在引水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引水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1、信息化系統在引水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引水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等环节,提高引水工程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引水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引水工程建设的全面升级。信息化建设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对传统的引水工程管理工作进一步进行优化、升级,为引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例如,河流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防汛抗旱等指挥等都是引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通过信息化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只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化设备对施工过程的信息进行收集,轻松地实现现场控制,保持对施工情况的动态化关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着我国引水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其次,引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劳动者,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引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为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最后,引水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引水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引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效率,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损耗,改变传统的高耗能发展模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

2、引水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现存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引水工程投入使用的各项技术比较复杂,多样性的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工程建设的难度与复杂性,如果不做好管理,就很容易引发对应的工程安全问题,为正确规避后期运作风险,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前期设计出完善的运行体系, 确保后期引水工程运作的精密度与安全性。 引水工程的管理系统的科学发展,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水利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传统引水工程管理系统内容十分繁琐, 学科交互与管理内容都比较复杂,所以很容易造成后期运行混乱,缺少完整的设计体系会导致引水工程执行策略下达很容易发生错误, 因此引进信息化平台已经是新 时期背景下水利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同时信息建设工程运行中还存在资源信息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化管理模式问题,又因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纷繁复杂, 所以很容易因为地质环境问题导致建设过程受到各种地理问题影响,延缓工程进度,加大后期工程运作的难度,例如:软土地基、含砂透水地层、深基坑、高边坡等都是常见地质风险。 最后还存在信息仿真建模技术滞后的问题,急需相关人员展开对应措施。 当前我国引水工程项目中投入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种类较多,例如:无人机侦查技术、GPS 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数据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RS 遥感技术等等,不同技术对工程建设起到的作用也有明显差异性, 需要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工程来作出正确选择, 科学判断计算机技术与工程的结合情况,强化工程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3、信息化系统在引水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某引水工程的建设任务主要是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以及农业灌溉,同时兼顾改善河防洪排涝条件等的综合利用。本工程由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河综合整治工程及水库连通工程等组成。根据其运行方式,为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满足 :水量调度需求、水务结算管理需求、一体化管控的需求、数据存储及备份恢复需求、工程管理需求、办公自动化需求、移动应用需求、公众服务需求等综合应用需求。

3.1、管理中心应用系统

管理中心应用系统采用一体化应用系统,主要实现项目的全景展示与信息服务对分散在不同载体(文档、图片、表格、数据库、视频)上的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存储,以及调动中心层的决策支持应用和综合信息管理类应用功能。以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全面、及时、易用的信息。综合展示系统是基于二维 WebGIS平台,能够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综合展示和查询,同时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可通过 PC 客户端及手机移动终端进行访问。

3.2、调度中心应用系统

调度中心应用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运用先进的水利和应用软件技术,以安全、科学调配水资源为目标,以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为基础,以业务流程为主线,通过自动控制、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建设服务于本工程的阀门监控、泵站监控、管网监测、安全监测、视频监视、水质监测和水位监测等各种生产业务的综合监测和远程控制,建设以综合监控监测、水量调度管理、安全分析评估、移动应用、工程运维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为手段的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

3.3、现地信息采集系统

现地信息采集与监控系统属于现地层、分中心层,实现现地信息采集与监控,布置在工程现地,主要包括 :闸站监控系统、泵站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管网监测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

3.4、基础支撑系统

(1)通信网络系统

考虑到本工程的总体布局、各站点分布情况,通信传输系统拟采用千兆光纤以太网,采用双环网结构,TCP/IP 协议。光缆采用 24 芯单模铠装光缆,G.652 单模光纤,波长 1550。

(2)电源系统

在调度中心配置 2 套 20kVA UPS 不间断电源,并配置 2 组200Ah 蓄电池,用于调度中心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加密认证装置、隔离装置等的供电,满足在市电断电的情况下保证调度中心信息化系统设备正常运行。

(3)生产行政调度电话系统

在调度中心配置 1 台 20 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用于生产调度电话通信、1 台 50 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用于行政调度电话通信。

在东山泵站、美安黄竹分水泵站、龙塘右泵站、龙塘左灌溉泵站分别配置 1 台 40 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生产调度通信与行政调度通信合二为一。

总之,引水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促进我国引水工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引水工程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联动互联网与引水工程协同进步的一种新时期行业发展形势, 加快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有利于推进智慧水利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引水工程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需要以科学的手段去完善并控制,推进“智慧水利”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杨扬洋,相凤奎,杨添一.信息化系统在引水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8(10):128-129.

[2]王斌,张晓明.基于网络技术的白龙江引水工程信息化系统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8,54(10):119-123+150.

[3]沈炜彬. 长距离引水工程主要影响因素初探[D].浙江大学,2014.

[4]王攀科. 长距离引水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2.

[5]司春棣. 引水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信息化系统应用
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安全防护
企业管理协同变革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