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04陈根基
陈根基
【摘 要】数学学习是一个开发学生逻辑思维、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跳板。因此,教师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雕琢自己。游戏化教学模式紧扣“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从传统教学中脱颖而出。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为主线,探讨课堂中适宜的游戏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设计与研发
教育之本在于学生,教學方式的设计与研发一切以学生为主,这是现代教育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将游戏化教学融入数学课堂中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但是如何在游戏中高效地融入数学知识,让游戏教学化,是每一个教师应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的设计与
开发。
1 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通过对各班学生的上课状况以及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游戏化教学未使用
很多教师虽然在口头上强调游戏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却丢弃了游戏化教学方式,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有些教师以自己为主,忽视了甚至是漠视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1.2 游戏化教学陌路化
游戏化教学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但是很多游戏化教学课堂却缺少课堂与游戏之间的互通性,把游戏和教学分成两种形式,课堂中的两种组合,这与游戏化教学的理念相违背。同时,这也会给数学课堂造成压力。
1.3 游戏化设计不合理
游戏本身对小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因为天性使然,所以学生对游戏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这是游戏化教学进入课堂的关键。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就需要捕捉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合理的教学形式。游戏化设计不合理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内容安排、实践掌控以及最终效果等方面。
2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设计原则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妥当。方式就是原则,原则是规划后期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在游戏化教学设计与研发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2.1 游戏要多样且具有趣味性
数学学习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将游戏融入到教学课堂中,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多种多样的游戏同样能让学生时刻保持新鲜感。
2.2 游戏要有思想性和激励性
游戏要从教学出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3 游戏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学习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攻克教学难点。
数学游戏只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并不是课堂的核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时效性。
3 小学数学问题课堂应对策略
3.1 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曾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教学之所以会从传统教学方式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天性与兴趣的碰撞”,给学生种下了好奇的种子。但是一颗“好种子”是需要教师细心挑选的,然后看准时机,埋下种子,再精心呵护、培养[1]。
如何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在漫长的数学学习生涯中奋力前行,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在学习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长方形、三角形等物体。而在学习圆形、椭圆形等图形时,还使用找东西这种方法的话,学生就会感到无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遵循多样性、趣味化原则,如果在学习长方形时使用了找东西的小游戏,那么在学习三角形时就可以让学生用笔来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并对比两者的区别。这样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角形的特征。每堂课程在教授新内容时,都有新的小游戏,这样学生就会期待下一次的课堂新知识学习。
兴趣不仅能带领学生学习知识,也是帮助学生渴望下一节课的牵引线,这就是游戏化教学的魅力与实力。
3.2 利用游戏,创建活跃课堂模式
兴趣是调动课堂活跃度的重要因素。每一位教师都会感受到的一点: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会大幅度提升。但是如何对课堂游戏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活跃,就需要教师“眼观六路”,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做出调整[2]。
如在“数学接力”这样的小游戏中,让学生从“1”开始报数,只能说不能被“3”整除的数字,如果说到能被“3”整除的数字如“12”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游戏看似很好玩,但是对前面的同学很不公平,尤其是喊“1”的同学,对他而言,游戏没有挑战性,几乎是在看别人做游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如在报数的过程中,第一个人可以自选一个数字开始报数,或是从学生中随机抽一个人开始报数,这样就可以让第一个同学也有较好的游戏体验。活跃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最佳环境,看似不经意、甚至很小的游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就如上述的“数字接力”游戏,这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记忆,更是在提高学生对数字性质的敏感度。
数学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游戏化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帮助学生沉淀、积累的辅助工具。
3.3 利用游戏,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的采用需要经过学生的允许,游戏化教学的运用应该时刻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服务。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因此,教学形式的开展应围绕数学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使命。
如在学习“上、下、左、右、前、后”和“位置”时,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用两个数来确定物品在空间上的位置。教师可以以“猫捉老鼠”为游戏原型,提取游戏中猫找老鼠的形式,设计新的、适合学生的游戏环节。如“听声辨位”,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环节中,一位小朋友站在中间,判断其他同学的位置在哪。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职责,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亦是如此[3]。如“下五子棋”,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学习时,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学生分别为黑白棋并进行游戏,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空间思维和联想认知等方面比较薄弱,利用新奇的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乐趣,了解图形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游戏式教学具有很多好处。除此之外,其实像这类的游戲方式还有很多,如以竞争性小游戏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以手工制作小游戏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提高动手能力等。但是游戏的落脚点始终在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素养提升。
根据不同的课堂氛围和教学内容设计数学小游戏,能让学生对本堂课程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树立端正的数学学习观念,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4 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化教学的合理化,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今后的学习进阶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重视游戏化教学要从“游戏化”内容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学习形式和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合理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案是学生在教学路上酣畅淋漓的关键。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新”的精神,展现“新”的意识,传递“新”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沈永青.小学低段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2]廖婷婷.数学游戏法在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
[3]张芳.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