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切实促进校外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落地

2020-07-04程蓓

教育家 2020年22期
关键词:负面规范机构

程蓓

作为教育生态多样化的一部分,良性发展的校外培训机构可为学校教育提供有效补充,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但近年来多项调查研究显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特征,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培训内容超前超标,偏离了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本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评估研究所2019年10月对吉林省某市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超80%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其中有超40%的学生同时参加3种及以上课外辅导班。在各类校外培训中,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学生比例达68.3%,数学和奥数次之,分别为26.4%和13.9%。为何学科类校外培训受到如此追捧,真的是学生和家长们非此不可的选择么?调查显示,有19.8%的学生希望减少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家长的调查问卷也显示课外培训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经济压力。67.4%的家长表示平均每学期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班花费在5000元以上,并且43.2%的家长表示这部分经济压力“比较大”或“很大”。那么如何缓解这种校外培训中的“剧场效应”,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良性发展?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尝试对超标超前培训行为进行界定,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

负面清单的发布符合社会需求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进入21世纪后更是提倡全面推進素质教育。但由于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而未能有效治理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学生减负指向的是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命题,需要综合施策。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学校教育内出现的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有所好转,但却呈现出“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为了有效引导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新一轮学生减负工作拉开了序幕。2018年2月,教育部等多部门开展了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明确了治理重点和治理步骤;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成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最基本、最系统的政策依据;同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部署开通“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管理。今年5月,负面清单的发布更是聚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要求的贯彻落实。综合分析本轮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切口的学生减负工作,可以看出这一系列举措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并根据重点关注和突出问题进行动态调整,从宏观建议到具体指导,逐渐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社会需求。

此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学校教育方式的改变,也不同程度加重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焦虑。本次负面清单的发布,既给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课程安排指引了方向,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相关利益群体的焦虑。

负面清单的内容顺应国际趋势

掌握知识是接受教育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全部,当今人才的培养更关注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为应对时代发展需求,世界各国均从不同层面开展了教育改革,其中课程改革被放在突出位置。本次负面清单的发布内容以课程为切入点,从课程标准规定、教科书难度、教学进度等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超前超标教学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为引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抓手和落脚点。

国际上也尤其关注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样正在重新思考“学生成功”到底意味着什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5年启动了题为“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项目,意在明确今天的学生需要哪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应对2030年的挑战,以及教育系统如何发展这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改革作为其中的重点部分,来自各国的学科专家通过整合学科知识、科学设计学科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建议并搭建课程框架。

以数学学科为例,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且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同时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数学学科课程体系和内容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适应性,又要考虑到内容与相关学科间的协调性、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而某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超前超标培训极易破坏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过程,负面清单中所列举“典型问题”的背后逻辑与国际教育改革趋势相一致。

负面清单的落地亟须形成合力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评估研究所调查显示,68.1%的教育行政负责人认为减负的主要难点是“学生减负和社会竞争环境不协调”。因此,减负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竞争失序的问题。社会竞争导向的用人机制在消解减负动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各群体对减负的焦虑。如何切实推进负面清单落地,实现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预期目标,还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形成合力。

社会应转变育才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社会各行各业要改变和更新对学生成才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个体的多元化发展选择和成才路径。要扭转各群体当前单纯以学生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重视学生品德、心理健康、兴趣特长及学业负担等方面的培养成效。要扭转各行各业招录人员唯名牌高校、唯文凭学历的倾向,重视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规划往前排,尊重教育规律和成长特征。此外,应积极关注并宣传素质教育及多元发展的典型案例,引导社会和家庭正确对待教育,消除教育焦虑。

学校应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强化课后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学校作为育人主体,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研规划,按照大纲足额授课,让家长放心。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等方式,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培养。通过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探索既能够关注大部分学生,又能够照顾到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教学模式。针对课后“三点半”问题,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实施举措,安排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活动,真正给孩子减负,同时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其多方面兴趣爱好。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及成才观,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科学认识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决定着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质量,因此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育儿,转变教育观念,不盲目攀比。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端正自身作为主要教育责任人的职责。此外,也应配合学校的引导,多关注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发展;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家长学校,向教师、心理师等专业人士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知识;认真研读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根据孩子的不同学龄段开展实践,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主动结合自身专长,投身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强化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评估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负面规范机构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