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0-07-04魏开启
魏开启
摘 要: 工会工人文化宫是工人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风景。在多年积累与发展的基础上,一直处于边缘的工人文化活动正发生着迁动,重归它在文化谱系中应有的位置。基层工人文化建设新突破已成为本世纪初的一大文化景观。
关键词: 工会工人文化宫;文化家园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5-0273-01
各级工会举办的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是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培养才干、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推动当地政府把工人文化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工人文化宫充分履行公益性服务的职能,切实做到工人文化宫里有工人,工人文化宫里有文化,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
1 工人文化宫要推动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贯彻落实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推动当地政府将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动当地政府将工人文化宫建设、维修、管理资金纳入同级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针对工人文化宫功能、特点,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与当地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参与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工人文化宫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视指数明显上升。全国总工会曾提出基层工人文化宫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工人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2 工人文化宫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忽视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工人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工会工人文化宫工作者当仁不让,也就不可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工会工人文化宫工作者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科教兴国,工会工人文化宫工作责无旁贷。工会工人文化宫,这些年来实际上是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和工人和退休职工文化娱乐和学习的主要场地。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思议的。
工会工人文化宫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作。近几年,各级政府都程度不同的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工会行政部门和基层工会单位坚持“二为”方针,每年都组织专业人员编排思想进步、宣传科学、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深受广大工人群众的好评。文化下乡一是送戏下乡,二是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三是在基层吸收艺术上的营养。这些年坚持下来,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文化下基层”的过程中培养“乡基层文化”,不只是“送文化”,而且要“种文化”,改变文化下基层单向传播的模式,努力形成基层文化的再造机制。工会单位每年都走出去,下基层,深入到厂矿基层辅导,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指导演出技巧,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不仅拓宽了文化阵地,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基层的广大工人群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培养了他们关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意识。
这几年以宣传企业产品、塑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以丰富群众生活,自娱自乐、健身强体的广场文化;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开展的蓬蓬勃勃、轰轰烈烈,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工会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3 广大工人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提高,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广大工人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其需求面之广,量之大、质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勃兴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基层文化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历着选择、裂变、融通和创造。这是一片被文化激情燃烧的大地。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不断引发了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从而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召唤结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形态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对群众提出了以各种方式参与学习的要求,引发了他们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潜在动机。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另外,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调节身心,人际关系的松散需要共同的文化娱乐以满足群体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令居民感到快乐,也能达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得到尊敬这样的目的。
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工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會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文化式微,则经济不兴,扼住当地社会的发展命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阵地,反动的、迷信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参考文献
[1] 于幼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钟阳胜:《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