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后疫情时代的转型之路
2020-07-04雷怡安
雷怡安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当疫情袭来,整个社会关系显得敏感而脆弱,而身处其中的企业,更是首当其冲遭遇了巨大的考验。
同全国所有企业一样,四川企业也面临着营业收入减少,现金流下滑,人力、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巨大困难。后疫情时代,企业何去何从?记者走进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虹集团”)、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旗连锁”)三家四川的代表性企业,了解他们的复工、转型、发展之路。
春天里的“新希望”
4月218,新希望集团和四川省政府签订了一个“大单”根据协议,新希望将深化在川产业布局,加大在川投资力度,协议生效后一年内在川投资200亿元,协议生效后三年内在川总投资达到500亿元。这一“大单”对于深受疫情波及的四川经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立于1982年的新希望如今已快步入不惑之年,近40年的发展让新希望已经从一家饲料生产企业拓展为四川乃至全国的重点龙头企业。而在这场从冬天持续至今的疫情中,许多企业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新希望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在疫情期间仍然保持上涨势头的企业。据新希望.透露,公司1月份饲料销量同比增长约6%,一季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超过20%;1月份禽肉销量同比下降约10%,但一季度整体销量预计将保持正增长;1月份生猪销量同比保持正增长,一季度整体销量预计也将保持正增长。
疫情冲击下,新希望为什么能够逆势上涨?从其采取的种种措施中可见一斑。运用电商平台、走线上销售渠道成为这家以传统饲料起步的老牌企业制胜的法宝。面对疫情,新希望六和将饲料销售、畜禽运输、农资金融全面转向线上化、电商化,转危为机实现一季度销售增长。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在危机中积极寻找契机。新希望旗下多家公司针对疫情带来的变化,积极转产扩产、改变销售渠道。比如成都华融化工,原来是生产工业次氯酸钠的,通过及时改造厂房和灌装生产线,转产了民用的84消毒剂;三勒浆药业,利用原有的無菌车间,转产口罩。“现在,我们一天可以生产50万只口罩,已陆续出口到欧美国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如今火爆全网的直播带货也被新希望运用自如。新希望旗下乳业、美好食品、徽记食品等食品企业纷纷建立网络直播间,入驻抖音、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全网络销售平台。2月至3月以来,黴记食品每天纯线上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食材健康、手工制作的“有你一面”每天卖出10万包,美好小酥肉在李佳琦直播间仅仅6秒就卖出100吨。
新希望避免了这次的“倒春寒”,但还有许多企业却躲不过“寒冬”的煎熬。怎么帮助大家跨越“寒冬”,重新拥抱春天,作为川商总会会长的刘永好认为,大企业在这样的关头更应该担当起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今年,新希望要面对的不仅有加紧产能建设、储备人才和资金的任务,更有帮助中小企业重新回到正轨的社会责任。
新希望集团向川商企业开放了养猪产业投资合作机会,在集团大平台带动下,支持中小企业把握行业机遇。在农业食品、医疗健康、数字科技等领域,引导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产业生态链体系,借助“生态链的力量"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把握“危中之机"
正如刘永好所说:“大企业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主动放开一些发展机会、平台给到中小企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合作,实现“大带小”的抱团取暖,达到共同发展。”
彩虹集团的彩虹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彩虹集团正式创办。作为当时成都市首批经营承包制改革试点单位,董事长刘荣富回忆起40年前的情景时依然感慨良多:“当时厂子已经资不抵债,被选为试点就试一试,死马当活马医嘛。
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由沿海吹向内地,国外的产品也被引进到了内地。冰箱、电风扇这些大家都在做的产品已经占领了市场,而且一个小企业要和大企业比拼大家电制造似乎也是以卵击石。于是,刘荣富决定另辟蹊径。在一次展览上,刘荣富看到了英国生产的电热毯,觉得很惊奇,回来后仔细琢磨并结合四川冬天阴冷、没有暖气的情况,研发彩虹牌电热毯。一经面市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面对当时国内技术还比较落后的状况,为了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彩虹集团多次到访B本松下等企业,花费八九百万元引进了当时先进的双层螺旋线技术。后来,彩虹集团又和某世界500强企业成立了合资企业,研发出电蚊香片,产品一经面市,就成为了当年的"爆款"。“那个时候,成都老百姓通宵排队在商场门口买蚊香片,这种场景在成都还是很少见的。”刘荣富回忆道。
一路下来,企业的彩虹之路越走越顺,彩虹集团也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工厂成长为四川著名的民营企业。
没有这一次的疫情,彩虹集团的所有员工也许不会对这个春节记忆犹新。大年三十,多数员工接到集团电话,需要他们立即复工生产口罩。于是,在大年初二,彩虹集团的口罩生产线恢复了隆隆的机器声。由于过去生产出来的口罩销量小,一年销售量不到1万只,因此机器只有一台,但此次疫情,让口罩成为了最为紧俏的商品,一台机器肯定无法应对当时的严峻形势。于是,省、市领导开会,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连同132厂一起想办法帮助彩虹集团研制新机器。“我真的不敢相信,十几天的时间,他们就研发出了口罩生产机器。”面对这样的情况,刘荣富带领员工加班加点生产,产量从每天几千只立刻上涨到每天5万只。
互相驰援的企业也很多。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华西十二公司接到了彩虹集团的“求助”电话,需要他们帮助修建洁净车间和灭菌车间。当时几乎人人自危,但口罩就是挡在人们生命线上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华西十二公司克服万难,紧急调配各方面资源,组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仅用12天就完成了车间主体结构,高速度、高质量地将洁净车间和灭菌车间工程修建完成,保证了防护口罩的生产,支援抗击疫情工作。
作为一名老企业家,经历过”5.12”大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但说到在生死关头企业之间的互助之情刘荣富依然感慨万千,“做良心企业,尽企业责任,我们一定要知恩图报。”成都彩虹集团划拨了30万人民币和5000只KN95口罩以及几百台喷雾器运往武汉彩虹集团中南公司,给隔离在家的员工发放1800元生活补助为他们解燃眉之急,在口罩价格大幅上涨时,依然守住企业底线只卖成本价……
后疫情时代,企业该何去何从呢?对于自己这家有着近4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刘荣富有些新的打算。危机中见机遇,口罩的生产让彩虹集团拓展出了另一条发展之路。在今后,刘荣富希望带领自己的企业朝大健康、大医疗的方向进发,“毕竟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因此我们希望在这一个方向好好钻研,开拓出彩虹集团的另一条光明之路。”
红旗连锁迎风飘扬的旗
“对我来说,这20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20年里,我付出了整个青春。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艰辛,但是都能够去面对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最终让红旗连锁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A股首家便利超市上市公司,步入稳健的发展。”时值红旗连锁创办20周年之际,董事长曹世如面对记者,感慨万分。
从2000年的几十家门店到2020年3100多家门店,红旗连锁一路走来,靠商品+服务“征服”市民的心。“您的好邻居"是红旗连锁的市场定位,因此不论是小区门口,还是街道尽头都能轻而易舉地找到红旗连锁超市,购买放心产品。
“不关店、不断货、不涨价!”
是“好邻居”红旗连锁在此次疫情中对四川人民的承诺。春节期间,大多数商场、饭馆、超市都选择关门歇业,特别是夜晚来临,街道更是显得冷清,但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红旗连锁的灯始终照亮。这在平日里,似乎并没有什么,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氛围里,红旗连锁点亮的灯温暖着所有人的心。
为了正常营业,疫情发生后,红旗连锁三大配送中心24小时待命,保障3100家门店商品配送,确保节8市场供应,同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运送应急物资。不仅公司所有门店春节期间正常营业,大部分门店还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延时服务,并且保证商品不涨价。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我的员工
们,他们大多数都是农村人,春节是他们最看重的节日,但当他们在大年三十晚上接到公司需要他们立即返回工作岗位的电话后,都义无反顾地连夜赶了回来,可以说没有他们,红旗连锁就不可能在疫情期间坚持下去。”曹世如深情地说。员工们帮助政府运送救灾物资、配发门店货物、坚守门店营业,在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病毒时,红旗连锁的员工们始终冲在第一线,保障了市民的8常需求。“其实谁不珍惜生命呢?但在这样万分艰难的时刻,大家都明白必须舍小家顾大家。”曹世如回忆起刚刚过去的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感触颇多。为了“不关店”,让员工安心工作,红旗连锁也付出了极高的工资和延时营业费用来稳定员工的心态。
而让人感动的不仅是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更有来自市民的认可。疫情发生仅几天,红旗连锁就在各个门店外贴上"出售口罩,每人限买两只”的告示,对于那时候口罩一只难求的局面,红旗连锁贴出的告示仿佛给广大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市民纷纷排队购买。一家门店的员工告诉记者:“有一些市民看到我们天天开门营业,并且货源充足不涨价,纷纷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心里很欣慰,感觉付出得到了认可。"
互助不仅表现在企业与个人之间,也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此次疫情中,红旗连锁被纳入国家工信部保供重点企业之列,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首批低息贷款,钱一到账,红旗连锁第一时间全部用于支付供应商的货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由于此次在抗疫中的优异表现,红旗连锁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领导的大力表彰。2月27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会见曹世如一行,颁发通报表扬荣誉证书。范锐平指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红旗连锁所有门店不关门、不断货、不涨价,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保障市民生活、稳定人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编:李卉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