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一带一路”会不会打水漂?

2020-07-04王义桅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编者按: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报道》特聘专家。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由于不了解或者误解,国内外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王义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回应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之声,厘清各种似是而非的言论及有意无意的误解,帮助读者走进“一带一路”,走出认识误区。

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地区对“一带一路”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有的从“一带一路”中获得了四五百亿美元的投资,有的却没拿到大项目?在国内则有另一番疑惑: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为何还要去沿线一些高风险国家投资?投资“一带一路”会不会打水漂,无法实现经济收益?

看来,国内外对“一带一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要么把它当作对外援助,要么把它视为对外撒钱,担心引发债务危机,毕竟国内还有许多要用钱的地方,比如精准扶贫、设施改造等。其实,“一带一路”并非对外援助,它的提出从国内背景来说,是为了解决改革开放两大问题:解决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问题,以及全球化效应递减问题,这也标志着中国从融入到塑造全球化、从向世界开放到世界向中国开放的态势转变;从国际背景来说,是中国塑造欧亚一体化,巩固大周边依托,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形成欧亚大市场。

“一带一路”也并非简单的中国对外投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从出口、引资驱动向投资、创新转型,争取产业、行业标准、国际话语权日显重要。“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彰显我国国有企业优势及制度优势,正推动中国从靠拼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优势向标准、话语权、发展模式及创新优势转化。印尼雅万高铁中方之所以能击败日方,背后是中国国有银行的支持。中国模式正在非洲大显身手,非洲第一条中国标准跨国电气化铁路,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都采用了中国模式。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和蒙巴萨港口建设也是如此。

资金從哪里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金缺口巨大。据《超级版图》一书预测,未来四十年人类基础设施投入超过过去的四千年!因为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要升级换代,比如要建信息港、数字通关、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短板困扰。“一带一路”建设靠中国一国投资是不现实的,必须采取全球融资方式,创新融资模式,公私合营PPP模式因此受到青睐。看到基础设施巨大投资缺口就担心中国去学雷锋、做冤大头,把钱投给“一带一路”项目,大概是本能的反应。

资金往哪里投?投资美日等发达国家,固然风险少,但面临投资设限的障碍,长远收益不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着眼发展潜力,占有未来市场,就要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水平,十分看重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经验。中国的技术市场化能力较强,最能发挥中国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潜力。电车、汽车都是欧洲人的发明,但美国人把它用到了极致;今天,中国也把高铁、互联网等并非中国的发明用到了极致,将来国际高铁标准、5G标准相当程度就是中国标准或中国标准占据重要分量。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基础设施项目、能源及港口等国计民生工程,有助于增强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形成命运共同体,摆脱对西方的依赖。

“一带一路”着眼于“五通”即以资金、技术优势制订标准:产业标准——新基础设施(如5G技术),大宗商品定价权——能源管道,国际投资、贸易规则——C-WTO,E-WTO(从商业领域到电子商务领域的世贸规则),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双多边合作和互联互通,大力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中国反对保护主义,在全方位开放中进一步推动投资便利化,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建设包容性全球化,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

面对极少数外国政府更迭频繁、信用缺失,老百姓担心“一带一路”经济效益与安全风险,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评估“一带一路”收益,不能就事论事,要看长远、全局,看关键环节,考虑到大国投资基础设施的历史惯例。再者说,规模效应也需要时间积累,比如中欧班列,前期存在回程空车问题,这就是规模不够。

的确,“一带一路”有关投资合作项目,特别是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但从长远来看,对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项目也要有所区分,是战略项目、政策项目还是商业项目?战略性项目是国家担保的,如中巴经济走廊,本身是不以赚钱为目标的;政策性项目多为示范工程,如雅万高铁,不能简单以赚钱与否来衡量其价值;而剩余的商业性项目则本身是按照市场原则办的,是赚钱的。部分项目出问题,被耽误,长远和整体来看也是在试错,为其他项目和后期项目做铺垫。

总之,遵循“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国际惯例、政府引导”原则,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对外撒钱,而是新的长征,是中国与有关国家合作与友谊的拓展与深化,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制造、中国营造、中国规划的能力与信誉,重塑人类文明史与全球化话语权,体现中国崛起后的天下担当。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