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记”
2020-07-04
合作媒体: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一带一路报道杂志社
联合报道组成员:蒋炀、许幼飞、唐浚中、彭纳、雷怡安、向雯、李卉嫔
巴山之下,蜀水之滨,孕育出了爽直的巴国人,也滋养了质朴的蜀国人。早在先秦时期,巴蜀作为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成为今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统称。东部为巴,西部为蜀。同饮一江水的巴蜀子民时至今日都拥有相似的文化基因,说着类似的语言,也有着相近的饮食习俗。这样的渊源,像一条历史馈赠的纽带,将巴蜀紧紧地联在一起。
斗转星移间,时间指向2020年。随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升级为国家级战略。经济圈的划定,对两座城市来说意义非凡,对成渝地区来说意义非凡,对西部乃至中国经济格局来说意义非凡。
而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央第一次为成渝地区发展“把脉”。早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國家级城市群。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山蜀水,在新的时代,又将写下怎样的发展篇章?
(感谢重庆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改革与政策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
项层设计
中共中央总疗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最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收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日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
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格局。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川渝两地发展的重大利好,也是需要担当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重大战略蕴含重大机遇。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深化与四川对接合作,尽快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要把战略要求化为工作机制,联合推动建立与国家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健全川渝合作机制,完善市内外协同落实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协调高效运转。
要把战略要求化为发展规划,积极配合国家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加强川渝两地发展思路、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政策制定和专项规划对接,实现两地规划同图、计划同步。
要把战略要求化为支持政策,主动向上争取支持,扎实推动政策协同,认真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发挥政策最大效应。
要把战略要求化为合作项目,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开放合作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探索双方合作、多方参与等方式,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夯实基础。
要把战略要求化为具体事项,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动员部署,编制行动方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送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谋划、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上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四川省委疗记韵清华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刻把握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大势,科学顺应了高质量发展宏观趋势要求,积极回应了成渝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热切期盼,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统揽全局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决断。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深刻改变两地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为更好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循环集聚了竞争优势,也为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创造了重大机遇。
当前川渝合作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我们将牢固树立“巴蜀一家亲”理念,切实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新时代四川改革开放的牵引性抓手,以重大战略协同为统揽,以成渝相向共兴为引领,以毗邻地区合作为突破,与重庆市齐心协力、相向而行,举全省之力务实推进、有效实施。
协同推动规划编制,形成"1+N"规划政策体系,共同争取把事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渝两地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纳入国家规划。
协同实施重大项目,在联席会议框架下建立省市领导牵头的重点项目联系机制,加快推动出渝出川重大通道建设,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短板。
协同建设重大平台,围绕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举办国际大型展会、推进科学城建设、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共建合作产业示范园区等,打造更多跨区域承载国家战略的实施载体。
协同深化重大改革,力争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一f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方面加快取得突破,将民生领域改革作为协同改革的优先内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协同完善推进机制,构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上下贯通的三级运作机制,做实日常办事机构职能职责,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机制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张稚妍制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特征
一、雙核引领的空间格局
成渝主城区直线距离270公里,是除北京和天津之外,相距最近的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在空间上具备双城互动、相向发展的先天特征。
成渝地区除两个超大城市外,还有14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和一批密集分布、快速成长的中小城镇,具有“两强带动”的发展格局。
二、国家重要的战略腹地
成渝地区是国家“三线”建设重地,布局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安全的战略大后方,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成渝地区是承接中原腹地与滇藏边疆的重要枢纽,在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等方面历来发挥着重大作用。
成渝地区处在长江上游,境内山脉相连、水系密布,共同构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粵港澳三大城市群形成东西南北四维驱动大发展态势。
三、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
成渝地区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连接点上,拥有我国面向欧洲最为高效便捷、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国近50%: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是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是国家南向西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战略枢纽。
四、同宗同源的人文底嘉
两地同处四川盆地,共饮一江水
两地同属巴蜀文化区,有相似的语言体系、饮食文化等。
战略定位
1.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2.科技创新中心
3.改革开放新高地
4.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战略目标
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发展策略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联外通水平
2.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西部经济中心
3.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4.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开发和保护整体功能,推动成都东进、重庆西扩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6.推进体制创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7.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区域定位和发展方向
1.支持联合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协同打造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2.支持重庆、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3.支持成渝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4.支持成渝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科技转移中心
5.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渝东北和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
重庆:支持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推动重庆主城区与渝西地区同城化
成都:支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和成都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