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管理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
2020-07-04侯霞
侯霞
【摘 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居家管理治疗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某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居家管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情绪、思维障碍、激活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居家管理干预方式的应用具备更为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居家管理;对照研究
当前并没有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进行明确,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存在较大差异,集中表现在情感、思维等障碍,一般患者的智能和意识正常,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情况。这一病症的病程较长,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但是部分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下,可以实现病症痊愈。此外,有效的居家管理也能促进病症的良性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原则中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5±3.1)岁,平均病程(6.2±1.2)年;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1.5±2.5)歲,平均病程(5.6±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指导患者和家属相应的注意事项,准确告知患者的用药方式和原则,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掌握,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检查。研究组患者应用居家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1]。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在访谈和筛选过程中,对患者制定干预性措施,针对患者不良行为,加强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制定更为健全和完善的干预方案,居家管理计划应该由家属配合开展,定期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医护人员在掌握患者生活情况后,对患者进行科学帮助和指导,保证每周进行相应随访,准确、真实的记录患者的生活情况、用药情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其次,健康教育。对患者定期开展技能训练,其中包括症状自我监控和药物自我处置等多个方面,借助实际操作、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引导患者和家属进行病情评估,提升精神分裂症的知识普及,帮助患者和家属提升疾病认知,这对于患者和家属配合度的提升也将起到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技能训练。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对患者的内务整理、洗漱等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在康复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居家训练,考核合格后,指导患者进行难度更大的生活技能训练,每周至少 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评估后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督促和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训练,并对患者生活能力变化进行评估[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病情改善情况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患者焦虑、思维障碍和激活性等情况进行分析,单项得分0-7,采取分级评分方式进行判断,分数越高意味着患者病情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数据对比显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上,可以明显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额焦虑情绪、思维掌握和激活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应该将个性化、规范化的原则作为基础,除了急性期需要患者入院治疗外,主要时间仍然需要以家庭、社会支持为治疗收据段,这不仅能帮助患者实现病症的全面康复,同时对于复发率降低也将起到更为显著的积极影响[3]。本文研究组患者主要采用居家管理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对家属和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更多病症知识,从而掌握患者的症状发展,及早进行防治干预。在对比中可知,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居家管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思维障碍和激活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居家管理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发挥更为显著的优势作用,对于患者病症改善十分重要,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亚军.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管理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0):175-176.
[2] 石少波,管洁.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8,81(2):376-377.
[3] 苏展,马迎军,叶小宁,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生活技能训练对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