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2020-07-04朱爱华孟宪玲
朱爱华 孟宪玲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120例慢性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论:通过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促使患者走出厌世的心理误区,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从疾病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慢性病,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慢性疾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率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氣管炎,肺气肿)、精神异常和精神病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因此,心理护理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0例慢性疾病病人,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4586岁,其中45~55岁25例,55~65岁50例,65~85岁45例。
2 护理体会
病人患慢性疾病后,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许多疾病难以根治及身体某些功能的丧失,住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既有生理方面的症状,又有感情压力,人际关系的改变。焦虑、烦瞬,抑郁等心理反应出现在慢性疾病康复的不同时期,对疾病的发展,愈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临床上需要多方位的护理,心理护理在这些慢性疾病的康复与护理中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慢性疾病病人中,通过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新的角色和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为治疗和康复造最佳身心状态,是我们心理护理的目的。
慢性病人在长期的康复与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是复杂的,除心理病理的基本躯体需求外,还有感情的需求,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护理人员的同情与关心。病人受尊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高,重视自己精神上的需求,不愿成为别人的累赘,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等,易于产生抽郁、焦虑、恐惧、怀疑、否认、同情相怜、侥幸、急躁、忌讳、迷信、愤怒、悲观、失望、内疚、孤独感、被动依赖和满不在乎、厌世、抗拒治疗等心理活动,总之慢性病的心理需要是复杂而微妙的,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小心阿护,耐心疏导进行心理护慢性病人患病初期大部分有侥幸心理,意识中不承认自己患有疾病,不能及时转入病人角色。经过一段时间,易产生急躁情绪,本能立即服上灵丹妙药,立即把病治好。随着治疗康复的时间的增加,一部分人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自暴自年,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而有的病人认为对身体无大影响,小题大做,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拒绝接受治疗。这种心理在疾病的早期能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但长时间的拒绝阻止了适当的自我监护,致病情加重。更有的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发生变化,那种积极向上,精神焕发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退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过分关注身体感受,一旦受到消极暗示,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情况。有些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次病发症。加以病人对医学知识的不准确认识,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长时间的卧床,又易产生孤独感,面对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又有一种内疚感。总之慢性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矛盾的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心理现象。
人患了病有心理上的反应是正常的。在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康复时间长,疑难杂症多,易于反复等特点,调节病人情绪,变换其心境,安慰鼓励,使之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慢性病的许多症状如疼痛、发热、呼吸困难、心悸等,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情绪好转,利于健康。又如:病人有时有“童心”的心理,总是依赖医护人员,会经常向护士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项碎要求,护士要热情的对付病人,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有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不屑一提,而对病人来说可能认为是大事,如不能满足会挫伤病人心理,因此护士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在病人最需要你帮助时,疏远病人或冷漠病人。另外,优雅的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信心的病人,要多安慰,多鼓励,对危重病人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护理人员平时要紧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并提供有利于疾病的忠告,适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时间,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多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作为护理人员要用温和诚恳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信任和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其作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治疗前景,消除患者的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促使患者走出厌世的心理误区,从而积极的与疾病抗争。
参考文献
[1] 娄福英,浅谈互换关系沟通工作的重要性(J). 中外健康文摘. 2007.11(11):86
[2] 黄建平,仪表态势语言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3. 14(9):1328
[3] 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2(9):78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