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及对策
2020-07-04贾秀丽
贾秀丽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手术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其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因素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为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安全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妇产科患者;疾病均经手术治疗患者136例资料完整无误,然后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易感因素和防治感染的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行手术治疗的136例妇产科患者中有20.59%(28/136)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应用腹腔镜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几率最低为17.86%(5/28),行会阴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几率为25.00%(7/28),手术部位出现感染几率最高的为经腹子宫及附件手术,感染率为57.14%(16/28)。易感因素中年龄过大引发的感染为28.57%(8/28),环境因素所致感染为34.48%(10/28),置管引发的感染为37.93%(11/29)。结论:妇产科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易使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环境、导管的应用、患者年龄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易感因素在患者术后对其感染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价,同时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护理,预防感染的出现,在发现感染后要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对策,降低感染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部位;易感因素
引 言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其是妇产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医院感染的11.2%,这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手术患者的康复及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住院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范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发生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的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36例,年龄18~77岁,所有患者无精神异常和沟通障碍并对医护人员有良好的依从性,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
1.2方法
1.2.1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
1)呼吸道感染究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分娩后,体制虚弱,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产科不能开窗通风,再病房内空气污浊生成生物气溶胶,也会传染致病菌。为此,需要在病房区要注意坚持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做好对空气的消毒处理,减少空气污染,对陪护制度的实施要加强,减少对产妇的探视2)导尿管感染导尿管材料刺激尿道黏膜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尿道黏膜损伤,且留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为此在对导尿管材质的选择上要选择粗细合适的硅胶导尿管,从而减小分离和打开密封式导尿系统。3)年龄因素着年龄增大,感染率逐步上升。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主要集中在妇科患者,产科患者年龄普遍较低,这大概是产科感染率较妇科低的原因之一。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年龄以及自身的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年龄在60岁的患者,感染率达到了7.1%,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感染率达到了9.0%。
1.2.2妇产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妇产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年龄>50岁,手术时间>120min,切口长度、Ⅱ类及Ⅲ类手术切口,术中输血,急诊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恶性病变的患者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身体抵抗力低下、切口愈合能力差等原因,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慢性肺部等疾病,显著削弱了其抵抗力,导致其感染率高于年轻患者。手术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120min的患者,增加了创面与外界的接触时间与机会,同时长时间手术会导致机体出现更大的创伤,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为防治此类情况的切口感染,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认真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改良手术方式及缝合技巧、竭力缩短手术时间、尽量缩小手术切口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术中输血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存在,感染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外源性血液的输注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有研究显示:输血可能降低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已有统计显示:輸血浆比输注全血具有较低的感染率,因此建议手术患者根据需要进行成份输血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2 结果
2.1手术类型
有20.59%(28/136)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腹腔镜手术出现感染的几率最低为17.86%(5/28),会阴手术为25.00%(7/28),经腹子宫及附件手术最高为57.14%(16/28)。
2.2易感因素
易感因素中年龄过大引发的感染为28.58%(8/28),35岁以下患者的感染率12.50%(1/8)明显低35岁以上患者的感染率87.5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除了要考虑病原菌因素还必须要考虑患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的特性,特别是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选择抗菌药物受到更多因素的限制,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存在对乳儿潜在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喹诺酮类可影响乳儿软骨发育等。因此对正在哺乳的产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去降低其感染率,为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妇产科手术患者的顺利康复,为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红丽.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10-1312.
[2] 肖汉强,黄秀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04-206.
[3] 杨金镛,崔自介.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6-203.
[4] 张卫东,袁媛,范秋萍,等.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长期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11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