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京雄铁路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0-07-04吴明杰
吴明杰
摘 要: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多个铁路项目进行了BIM 试点应用。以新建北京至雄安铁路项目为例,探讨从 BIM 设计、基于BIM 的平台建设到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建造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为 BIM 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BIM;铁路;应用;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U29
1 工程背景
京雄城际铁路是首条连接北京和雄安新区的重要交通设施,新建线路起自既有京九线李营站,终到雄安新区雄安站,正线线路全长92.03 km,新建车站5座,分别是北京大兴站、大兴机场站、固安东站、霸州北站、雄安站。京雄铁路项目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精品工程、智能京雄”的方针引领下,全面筹划部署,确立了全线、全专业、全过程的BIM应用目标。项目以BIM协同设计为载体,创新采用两级平台建设,深化基于BIM的数字化施工新技术。
2 BIM 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2.1 协同设计平台
搭建统一的协同设计平台(图1),基于统一数据库,开展多专业协同设计。经过二次开发,将铁路BIM标准植入平台,实现了铁路BIM标准的落地应用,为开展大规模的协同设计和后续的数据交付提供了保障,实现对京雄铁路BIM设计任务的统一集中管理,任务传递清晰、质量审核规范。
对设计准備、设计、设计交付3个阶段进行严格定义,建立标准化的骨架树、设计模型树和交付模型树。
2.2 设计手段
根据工程构件可参数化程度,将其划分为标准构件、参数化模型和专业建模工具软件3类进行研发(图 2)。将产品、高度标准化的工程结构归为标准构件,直接在工程中装配,例如轨枕;将可进行参数化描述、通过参数驱模生成模型的结构归类为模板,例如桥墩;对于参数化描述困难的结构,可通过软件开发进行建模,例如路基边坡。
利用卫星影像、航空摄影以及无人机数据,重点展示线位两侧200 m范围的地形地貌,包含河流、房屋、高速公路、国道信息。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阶段的可视化方案比选、大型临时设施工程与施工便道的可视化管理等提供基础三维场景(图3)。
对雄安站、霸州北站、固安东站站场布置及综合管线进行优化(图4)。利用骨架驱动模型的理念,建立三维站场模型,排布各类管线位置关系,对站场用地进行优化,对各类管线进行碰撞检查和优化。基本解决了大型综合性站场二维设计接口众多、布置困难的难题。
对廊涿铁路、京港台高铁与京雄铁路的空间关系进行三维立体校核(图5)。通过三维模型,快速调整框架墩尺寸,校核净空限界,快速调整简支梁切悬臂设计方案,提升了多线地段桥梁空间设计的技术手段。
2.3 数字设计成果交付
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语言)的模式实现方法,确定地理信息元数据组织结构,扩展定义元数据的数据字典,编制相应的规则文件,并据此建立数据库,以便于交付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图 6)。同时,严格交付流程及质量控制,并开发京雄铁路BIM数据专业化自检工具,数据交付之前进行全面自检及成熟软件检查,以保证设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通用性。
BIM设计成果审核无误后,向建设管理平台、施工应用平台、数字雄安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进行成果交付,并进入下一阶段BIM工程化应用。
3 BIM 平台建设
搭建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全面承接设计阶段交付的BIM模型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基础设施数据。
3.1 建设管理平台
以建设管理需求为导向,研发上线建设管理“一张图”BIM应用系统(图7)。系统载入全线工程模型精度等级(LOD)300级的 BIM模型,生成带有地形显示、设计模型、周边环境、大型临时设施、征地拆迁、三电迁改等详细信息的电子沙盘,模型关联施工进度、检验批、工程影像、桩基检测等信息。通过BIM模型全面集成建设期各类信息,实现安全质量、进度等数据的全面集成和应用,方便管理者查阅。
3.2 施工应用平台
以施工需求为导向,施工单位根据自身工程需要开展施工级平台研发应用,从技术、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同时开展单工点深化应用,例如对支架现浇转体梁的成本分析(图8)、施工模拟(图9)。平台面向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BIM模型为数据载体,利用BIM的形象直观、可计算分析、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性,关联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物料等信息,协助现场管理人员有效决策和精细化管理,确保施工计划、进度、材料、安全、质量等管理要素可管可控,达到提升效率和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4 BIM 数字化建造
4.1 钢筋自动化加工成套技术
将钢筋加工装备、信息化及BIM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开发了基于 BIM模型的钢筋智能加工数据云平台(图 10),完善BIM模型与钢筋加工设备数据接口,采用钢筋BIM数据直接远程驱动自动化加工设备。
钢筋自动化加工成套技术从智能化钢筋加工厂方案设计与建造、钢筋参数化BIM图例创建、智能化生产技术及钢筋下料补偿等方面进行研究应用,达到钢筋智能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4.2 轨道板3D智能检测与分析
基于实时获取的轨道板表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采用激光点云自动分类与模型重建技术(图11),重建轨道板BIM模型,再将此模型与轨道板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基于轨道板自动解译处理系统,分析计算包含轨道板外观尺寸、预埋套管、承轨台、扣件间距、板顶面平整度等尺寸偏差,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从而完成轨道板尺寸的自动化检测。
4.3 接触网腕臂智能预配
建立接触网腕臂BIM模型(图12),将模型导入设备,系统将测量数据、计算数据、物资数据、加工数据等信息通过接口方式进行搜集,并上传至平台进行腕臂预配全流程(上料、定位、打孔、装配等步骤)加工和装配;同时具备自动喷条形码、自动扭螺丝和扭矩控制等功能,安全稳定可靠,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精细化管理。
4.4 BIM 一体化解决方案
利用BIM技术建模,基于施组和工装设备优化钢筋及预应力管道间距,形成由梁面直达底板的竖向振捣通道,保证混凝土质量。建立连续梁全桥模型,通过BIM软件提供的三维可视化空间(图13),在既有钢筋图的基础上,进行“差错漏碰” 检查,提前减少或避免钢筋与预应力管道、钢筋与支座螺栓等预埋件之间的干扰,优化连续梁钢筋设计,形成检查碰撞报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减少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了现场施工质量。
5 结论与展望
铁路BIM工程化应用当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急需解决。展望中国铁路BIM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完善。
(1)BIM应用经费问题。目前,以智能京张、智能京雄为代表的铁路项目逐步展开BIM技术应用,但在项目概算中BIM应用费用尚未十分明确,致使当前BIM应用“师出无名”。下阶段应尽快将BIM应用费用在招投标中进行明确。
(2)建模软件国产化问题。当前,铁路行业建模软件主要以Revit、Bentley、Catia为主,几款软件之間暂未实现兼容,模型以IFC格式导出交付,各施工单位在应用时往往需要再次进行建模。随着BIM技术在中国铁路的深化应用,建模软件的国产化问题如能解决,将有利于模型的流转和深化应用。
(3)平台统一问题。自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全面推广铁路建设信息化以来,目前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应用已经覆盖国内所有的铁路建设项目。以京雄铁路为例,各施工单位自主研发独立于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之外的施工应用平台,导致有多个平台存在,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下阶段应朝着统一平台方面发展。
(4)统一的编码标准。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中各模块应用是基于《铁路工程实体分解指南》(1.0版),BIM模型的创建及编码是基于《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等文件,施工单位可能又有自己的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导致现阶段设计信息、施工信息相互割裂。以京雄铁路BIM应用为例,施工单位级BIM应用平台中众多施工信息未能从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中获取,需要再次进行录入,造成重复工作量巨大。下阶段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中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EBS)、设计阶段模型编码、施工应用模型编码等应建立统一的编码规则,在此基础上展开各阶段的深化应用,有利于信息的全面流转。
参考文献
[1]钟小良,马欢,李信茹. 解锁京雄城际铁路的成功之道[J].项目管理评论,2019(6):50-52.
[2]高策. 基于BIM的高速铁路连续梁设计及工程应用技术[J].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19,34(6):23-26.
[3]张文胜,吴强,祁平利,等. BIM与3DGIS的集成技术及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2019,40(6):45-51.
[4]刘长卿. BIM技术在高速铁路梁场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9,37(6):263-265.
[5]刘显军,冉鹏. BIM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力发电,2019,38(5):1-3,18.
[6]蒋平江,赵永锋,赵钦,等. BIM技术在铁路桥梁模板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38(9):147-150,157.
[7]张毅,黄从治,朱聪.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9,36(9):98-103.
[8]刘彦明. BIM技术在城际铁路工程的研究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2019(4):13-18.
[9]刘洋. 基于BIM技术的高速铁路钢筋工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9(4):106-110.
[10] 赵有明.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在铁路行业的应用与发展[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9,28(6):1-6.
[11] 张志伟,李宏安. BIM技术在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中的管理应用与实践[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6):106-112.
[12] 刘为群. BIM技术应用于数字铁路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学报,2019,41(3):97-101.
[13] 曹政国,吴刘忠球,李致,等. BIM在铁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8,35(12):99-103.
[14] 李龙. 基于BIM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建设与展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7):165-166.
[15] 智鹏,史天运,王辉麟,等.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施工管理BIM关键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4):53-58.
[16] 苗永抗. BIM技术在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3):71-75.
[17] 赵忠涛. BIM技术在铁路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12):69-70.
[18] 中国铁路BIM联盟.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1.0版)[J].铁路技术创新,2016(1):5-177.
[19] 中国铁路BIM联盟.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1.0版)[J].铁路技术创新,2015(1):8-111.
[20] 中国铁路BIM联盟.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1.0版)[J].铁路技术创新,2014(6):5-334.
收稿日期 2020-03-05
责任编辑 孙锐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