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0-07-04赵鹏陈玉春于永浩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

赵鹏 陈玉春 于永浩

【摘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水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而且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水土保持;强化基层监管;形成社会合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管理、如何综合防治、如何保持高效、长效,都是当前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

1、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

通过水土资源的有效治理,打造宜居幸福的城镇人居环境,助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1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强化城镇及周边生产建设项目弃渣综合利用和集中管理,促进城镇绿地系统和雨洪蓄渗系统建设,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打造生产空间的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及实现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1.2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土保持事项主要包括:涵养水源,拦蓄径流,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保持土壤耕作层和土壤养分,避免土地退化;实施坡改梯,配套小型蓄排引水设施,改善种植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实施沙化土地、盐碱地改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通过水土保持宏观调控,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态植被合理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控制非农业建设项目占地,整治临时占地恢复生产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1.3保护生态安全的必要举措

通过封育、轮封和人工造林种草,增加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设小型拦蓄引水设施等措施,形成坡面径流调控和沟道拦蓄体系,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有效补充当地的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环境向好转变;合理配置的林草措施和雨洪拦蓄体系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蓄集雨洪资源,增大径流入渗量,对地下水漏斗区的地下水位恢复、滨海区的海水入侵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1.4实现防洪安全的必然手段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泥沙下泄,抑制河床抬高,保障行洪流量;能够削峰调流,减轻河道的破坏,抑制洪水泛滥;能够调节径流,保障河道生态流量;能够净化水质,保障河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5保障水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水土流失在输送大量水分和泥沙的同时,也输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造成或加剧了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水源地供水安全。通过增强土壤和植被对降水的拦截入渗,增加蓄水量,调节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转换,发挥土壤的缓冲和净化作用,净化水质,与农药、化肥等控制使用措施相配套,进一步减少了氮磷和农药污染的流失,水源地水质能够得以明显改善。

2、水土保持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基层水保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重点是水保工程建设和整个水土保持行业监管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2.1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法定义务落实不到位

全国很多地区处在一个矛盾区间,即当地存在着相对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但民众却对水土流失防治意识淡薄, 日常的社会运行中,未能将水保工作纳入重要事项的层级对待。另外, 生产建设项目单位对其认识不足,无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只顾眼前利益。再加上监督管理部门监管能力不强、覆盖面不够广、措施不硬,从而使部分工程建设项目未能按要求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或应实施的水土保持方案未能落实,导致水土流失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

2.2执法体系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从面上看,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目前很多地区的执法力度仍比较薄弱,水土保持执法监督部门队伍建设及预防、治理方面投入不足,机构不完善,执法装备还相对落后,执法水平和素质不高。 水利部提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这一基调靶向问题症结,贴近基层水保实际。以此为契机,应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水保监督管理,稳步提升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2.3监管手段单一,信息未能共享

基层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相对处于被动,不能事前预判监管,只是事后补救监管,监管疲软,不能高效的达到监管成效。造成这些的原因,首先是没有掌握第一手信息,各个部门的信息没有及时共享,水保工作不能及时在前期开展,达到精准监管,再就是各个部门工作过于独立,没有形成一套闭环监管流程。亟需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协调各部门的统一配合,共同推动。

3、水土保持对策

3.1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监管氛围

坚持面上宣传与定点宣傳相结合,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应深入生产建设单位项目现场,对生产建设单位进行针对性执法宣传,提高项目方依法缴费意识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意识。建设和培育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倡导示范引领作用,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当地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水土保持实践教学基地。

3.2 水保工作应借力聚力,形成社会合力

水土保持工程,可更多的结合周边整体规划,配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及整体环境改善任务,改善整个区域的环境水平。以房地产为例,现在房地产规划的其中一条就是绿化率,这就与水保工作相契合,如果能够将这部分水保内容充分落实,将很大程度地提升全域水保工作成效。

结语:

强监管、补短板,建成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系统进一步趋向好转。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思想,最大程度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龙,赵雅娟.珠江三角洲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6).

[2]徐林.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SWCC,2005(12)

[3]刘辉.浅谈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对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2(7).

作者简介:

赵鹏(1987-),男,汉,籍贯,本科,工程师,即墨区水利局,研究方向:水利与水保。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
我国乡村生态安全中的水土保持研究热点研究
新时期水土保持政府购买综合性服务工作方法探讨
怎样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的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浅议将水土保持管护经费纳入水保项目预算的必要性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综述
探究如何强化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措施
对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探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