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

2020-07-04张国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体育教学高中

张国平

【摘要】长久以来,高中阶段因为肩负着高考的重大任务,所以文化课程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体育课程因为不计入高考总分中而被常常忽视,但体育课程实际上有着很多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可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尤其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规则遵守、合作竞争意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浓墨重彩。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学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19-01

随着中国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快速发展,体育教学改革也因此不断发展。在新出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响应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对中学体育课堂进行扎实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锻炼身体、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

意识使然,人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并不全面,认为体育并不是正规的课程。教师不需要写体育教案,中学阶段也没有正式考察体育课程的考试,体育课常常会被文化课教师占用,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并没有科学的教育体系。根据近年来对青少年的体质检测分析,中学生免疫力低下,体质逐年变差,各个体育项目达标率严重不足,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了解学情、提前备课,掌握中学阶段学生必须达到的体育能力。除了进行常规的跑步,更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结合趣味体育教学。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教育体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2.体育教师主观认识不到位

在应试教育考试模式下,成绩已然成为了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再加上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体育课程被认为是完全没必要的课程,甚至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课程成为了普遍情况。中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果也不承认体育教学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对整个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是影响巨大的。教师不仅不能在体育教学中找到成就感、发挥良好的主导作用,还会误导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看法。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有所偏差,对就业、人才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全面客观的。就业机会的紧缺、就业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人才的过量,都使得“文凭”成为每个人眼里唯一重视的东西,体育这种没有硬性要求的课程教育就显得尤为多余。我们要重新审视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全社会对体育的看法。

3.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思想的误导

中国家庭就像是正态分布的图像,天之骄子和泥潭弱者只占到了很少的部分,绝大多数的是普通人在同一战线奋斗,这就意味着大家都在争夺那一块资源,没有别的生财之道、出头之路。因此传统家庭中的父母经常会产生误解,认为学习就是一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有好结果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传统的教育思想在鞭策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负面的影响。学生诚惶诚恐的学习,没有父母的允许不能参加除体育课之外的体育活动,他们被剥夺了进行正常体育活动的权利,无法享受更精彩多样的生活。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学生将会因为身心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而导致更大的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改善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重要环节。

二、如何应对中学体育教育现状

1.激活體育课堂

无论是文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还是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都应该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灵活性与多样性。体育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达自我,进行创造性学习,完成高素质的体育教学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思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法必须相应整合,我们要让体育课堂活起来。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无论是政治还是教育都被高度倡导“以人为本”,并要求培养自由、独立的人才。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个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时代的发展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激活了体育课堂并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中学生在体育场上释放青春与活力。

2.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体育教学场地设备的布局应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要满足课外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除此之外,必须要促进教学活动。总之,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丰富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

(1)建议开展有特色、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以传播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特色,符合社会时尚为目的的体育项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必须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坚决落实。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选择社交体育活动,如“跑步、力量、球类、健美操、武术”等,以应对学生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之后,无约束、无时间限制、无专业场地的体育锻炼状况。

(2)丰富体育课堂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会从课间体育活动中更好的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在抓住课堂作业的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跳绳、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飞镖、槌球、呼啦圈等活动设备及场地。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在工作和休息的过程中形成运动习惯,提高自觉锻炼能力。

(3)及时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和野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适应不同条件的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优雅而舒适,除此之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更是让青少年的家庭地位上了天,被捧在手里含在嘴里,缺乏独立生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及时的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和野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生存和应变能力、增强体质,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方式。

总之,体育课程教学跟文化课程的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课程,以专业的角度看待教学,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一种全新的精神风貌以及教学氛围面对学生,面对整个体育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开展体育活动,调动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成军杰.体育课教学内容与体育兴趣[J].学校体育学.2013

[2]郑毅敏.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常州师专学报.2016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体育教学高中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