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教师发展探析
2020-07-04陶建武庞龙剑王涛
陶建武 庞龙剑 王涛
摘 要:高等教育普及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在进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时,会出现较多问题,大学教师作为发展高等教育里不可或缺的力量,其自身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此做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大学教师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现在已经不仅局限于追求物质享受,对精神文化也有了更加热烈的追求。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一步就是要实现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大力开展高等学校生源扩招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实现了本科生的普及化。
1 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質量有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内容的核心,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水平。其次是科研质量,项目的创新、科研论文的发表等也会成为评价一个高校是否水平先进的标准。最后是社会服务质量,高校教育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提高整体的社会利用能力[1]。这三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大学教师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想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那么就需要在现有的背景之下,大力促进高校教师的发展。
2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之下教学质量问题
2.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如今背景之下,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各高校在进行教学资源投入的时候,其增长速度相较于学生数量增长速度来说较为落后。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分配时,往往会出现不均匀、不平衡的状态。最为显著的就是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南方高校与北方高校之间资源的分布不均[2]。
2.2 教学质量受到忽略
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使得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难以管理到所有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专注于讲课内容的呈现,而难以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理解之上,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大学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更会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培养,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2.3 高校定位模糊
由于国家大力扩招本科生,使得多数高校开设了更多的学院和专业,导致学校各专业学生数量增多,忽略了高校原来的定位,例如原本偏工科的学校增设了多个美术、书法、经济等专业,使得整个学校变得不文不理,降低了学校的“辨识度”。
3 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专业自主化,终身聘用化
要想长久地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注重大学教师的多元性发展,让其在专业领域里都能够发光发热,将对其的培养看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此过程当中,注重大学教师在本专业上的自主化,自主化主要包含了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主沟通[3]。学校匹配好相应的激励制度,来让教师更愿意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能够对学生的教导更有耐心。同时,要根据当地高校的实际情况,让教师参与到当地的各个专业类型项目之中,提高大学教师的实践性以及自主能力。同时,针对于学校对大学教师的培养,也可采用终身聘用制的条件来吸引大学教师,让大学教师这份工作成为一份稳定的保障,这样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型的学术研究之中,提高大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进而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2 着力培养专业教师团队
在大学,往往有各种类型的学院与专业,在专业当中,仅仅有一两个教师优秀是不足以整体提高学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因此,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教师团队整体水平提高,那么其教育教学的权重才能够更突出。学校应结合当代的教育水平背景,在大学当中为专业教师打造相适应的发展项目,让其在各个项目中得到合法权益,并让其得到专业化的锻炼。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教师团队内部应更加侧重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因为青年教师在发展方面有更多的可塑性。学校应设立好职业规范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整体年度评估做出专业化的制定,同时每学期都定期对各个大学教师做出相应评价,可以将评价者定位为学生,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诉求,让大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改革时有更明确的改革方向。
3.3 优化教育环境
这里所指的教育环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环境的优化:教师与学生并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刨除其职业身份来说,教师与学生应当是维持朋友的关系。教师教导好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在此过程之中,学生针对于受教育的情况,对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情况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对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利的。其次,教育环境的概念包含了教育制度环境:教育制度环境主要就是针对于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项目发展引导以及恰当的经济效益,提高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供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可能性,这样大学教师才能够积极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将学校打造成优秀高校,从而吸引更多优质师源和生源,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教育环境的第三个概念是学术环境:高等教育学府意在培养专业的知识储备人才,学术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共同合作,也是最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在这一问题处理上,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科的专业要求,打造不同的研究中心,供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浓烈的校园学术氛围。
4 总结
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止步不前,主要与现有的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关,高校教师作为其间的关键人物,不仅承担着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也是最直接接触高等教育学生的角色,综合来看,国家和学校大力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显华,陆昉.加快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专访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陆昉教授[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05):101-104.
[2]张静,韩佶颖.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下优秀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以通用学术英语教师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20,41(01):55-65.
[3]袁月梅,杨宇辰.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基于中山大学药学院的调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1):142-144.
作者简介:陶建武(1971-),电力工程系讲师;庞龙剑(1979-),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培中心技术技能培训部讲师;王涛(1981-),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