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CT室的消毒隔离与防护措施分析

2020-07-04田然

科技风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肺部炎性病变。CT诊断是新冠肺炎初筛检查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CT室人员逐渐成为新冠肺炎的一线危险人群。落实CT室的各项消毒隔离、防护措施是抑制新冠肺炎院内传播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总结了CT室的防护方案、消毒隔离与防护措施的落实技巧,以期为CT室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良好支持。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室;消毒隔离

自2019年末起,新冠肺炎迅速于湖北省爆发,并逐渐蔓延至各省市相关地区。早期筛查、诊断是抑制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1]。核酸检测、CT检查均可为新冠肺炎的识别提供良好支持。但核酸检测的阳性率较低,且这种检验方法具有典型滞后性特征,不利于新冠肺炎的早期识别。而CT检查则在筛查及时性、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具有良好优势。随着CT检查作用的不断凸显,CT室人员院内感染的防控逐渐成为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为了保障CT检查的顺利实施,同时保障CT室人员的安全性,需加强CT室的消毒隔离及防护管理: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CT室防护方案的制定

1.1 小组组建

建立以科主任为主导的新冠肺炎CT室防控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在组长(科主任)的带领下,参照COVID-19感染防控相关制度规定,确定新冠病毒肺炎爆发期CT室防护管理目标及相关管理要点。

1.2 防护方案制定

防控管理小组在组长引导下,制定契合本院新冠肺炎患者接诊状况、CT室管理要求的防护方案。为确保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的有效性,防护方案中应涉及检查区域划分、人员培训管理等多项内容。

1.3 协调排班模式

将CT室常规排班模式作为参照,按照既往CT室新冠肺炎及疑似患者检查频率,合理调整排班模式,在确保CT检查效率的基础上,确保CT室人员可获得充分休息,尽量避免出现超负荷工作现象,以防超负荷工作影响CT室人员免疫力进而增加院内感染风险。

2 CT室人员培训

CT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对相关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的掌握状况,是影响新冠肺炎防控效果的关键因素[2]。基于上述关联,需于指定防护方案后,经以下几种途径,面向CT室人员开展全员培训:(1)集体授课培训。将CT室人员集中起来,以授课形式就CT室消毒隔离知识、手卫生知识及职业暴露处理知识等内容展开培训。(2)基于发放资料的自学培训。将防护方案中的内容转化成培训资料,逐一向CT室人员发放,以便其自行学习相关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知识。(3)线上培训。建立CT室新冠肺炎防护微信群,经微信群这一途径发布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资料。例如,将防护服的正确穿脱技巧、清洁双手的正确流程等重点内容录制成视频形式,借助视频的示范作用,促进CT室人员对各项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的掌握。

3 加强各项消毒隔离与防护措施的落实

3.1 做好CT室消毒

3.1.1 医疗设备、设施消毒

CT室人员与CT扫描仪、检查床等医疗设备、设施的接触较为频繁。为降低新冠肺炎的接触传播风险,需采用75%医用酒精针对各类设备及设施表面进行全面消毒;对于存在血液、体液等污染物的设备,需以蘸有清水的Clinell伽玛清洁吸附巾擦拭后,再采用75%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3.1.2 CT室空气消毒

在做好CT室通风的基础上,以空气消毒机进行持续性消毒处理。此外,实施紫外线消毒,消毒频率以每日3次、每次1h为宜。如当日有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接受CT检查,可适当增加消毒频率。

3.1.3 地面消毒

CT室地面消毒选用含氯消毒剂(浓度:2000mg/L)完成,地面消毒频率以每日4次为宜。如地面有呕吐物、体液等污染物,需以一次性吸水材料移除污染物后,按照一般消毒方法实施地面消毒。而对于粘有污染物的一次性材料,需按照如下模式进行处理:将其浸润于含氯消毒剂溶液(浓度5000mg/L)中持续浸泡0.5h后,移入医疗废物收集袋内。

3.2 加强隔离管理

3.2.1 区域划分管理

遵循四区两通道划分模式,开展区域划分管理,即将通道划分成患者通道(污染区)、工作人员通道(缓冲区);将CT室区域划分为清洁区、临时缓冲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四个部分。公共区域中,CT室的仓库、服务器机房、后处理工作站等均为清洁区;而专家门诊区、操作间及注射室等则属于半污染区;工作人员通道纳入临时缓冲区范畴;患者走廊、扫描间、钼靶室等则属于污染区。分别于各区域标记相应标识,CT室人员需根据各区域标识合理穿脱防护用具,以保障防护有效性,同时避免过度防护引发医疗资源浪费问题。

3.2.2 人员隔离管理

CT室人员每日上岗前,统一测量体温[3]。以37.3℃为临界值,合理设置隔离标准:伴新冠肺炎典型症状,且连续两次体温监测结果均超出临界值。

3.3 合理处理医疗废物

3.3.1 规范收集医疗废物

将疑似患者使用的一次性床单、CT室人员使用后的防护用品、CT检查期间产生的相关垃圾均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范畴,置于表面喷洒5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内。指导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接受CT检查期间,注意观察患者行为,避免患者将呕吐物或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内,增加院内感染风险。

3.3.2 落实医疗废物的处理措施

于裝有感染性医疗废物的收集袋表面喷洒适量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0mg/L)。双层收集袋内层采用鹅颈式封口法进行封闭,于封口部位及周围喷洒含氯消毒剂;外层收集袋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封口,并再次喷洒含氯消毒剂。于收集袋表面贴上“特殊感染”标记,置于医疗废物暂存处储存。转运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袋时,专职转运人员按照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防护服、医用口罩等),规范完成交接工作,于密闭条件下完成感染性医疗废物的转运,最终将其统一焚毁。

3.4 合理开展防护管理

3.4.1 防护流程的启动

为疑似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提供CT检查前,按照如下模式启动防护流程: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向CT室发出预约请求,告知其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CT检查任务。CT室人员接到预约请求后,按照新冠肺炎隔离防护流程,规范穿戴个人防护,具体流程为:更换衣物、穿工作服、清洁双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佩戴一次性防护帽、佩戴护目镜、穿防护服、穿一次性长筒靴套、佩戴一次性手套[4]。

此外,需在确保医疗安全条件下,尽量实施错时错峰检查,减少新冠肺炎患者与其他人群的聚集、接触频率。

3.4.2 检查中防护流程

实施CT检查期间,按照如下方案开展防护工作:(1)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预约等待及问诊等待时,按照>1m间隔标准排队等候。(2)对于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由医师从流行病学史、症状两方面,评估患者伴新冠肺炎的风险。陪检护理人员在送检时,按照先送低风险患者(系排除新冠肺炎风险的普通发热患者)、后送潜在高风险、高风险患者的顺序,陪同患者至CT室接受CT检查。(3)患者及陪护家属均佩戴口罩,由陪检护理人员指导其检查口罩密闭性。(4)CT检查结束后,CT室人员需尽快进行消毒清洁。其中,鼠标、键盘等采用75%酒精湿巾进行擦拭消毒;CT检查室等重要场所则采用空气消毒机(空气)、含氯消毒剂(地面)及75%医用酒精(设备及物表等)进行全面消毒。

综上所述,加强新冠肺炎爆发期CT室的消毒隔离及防护管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减少新冠肺炎的传播,抑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可结合疑似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CT检查需求,不断完善CT室防护方案,同时持续加强各项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关燕琼.新冠肺炎防控期间CT室医务人员防护管理[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360-361.

[2]黎格,熊曾,周暉,等.CT检查在2019冠状病毒病筛查、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5(03):269-274.

[3]刘超,余星瑶,王婧婧,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流程与感染防控管理探讨[J].放射学实践,2020,35(03):296-299.

[4]覃蕾,李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CT室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J].放射学实践,2020,35(03):300-302.

作者简介:田然(1988-),男,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于FAHP法的N95口罩设计方案评价优选研究
基于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探讨
综合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医风湿科治疗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考试题专项演练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经济的影响
危机之下更显生物安全建设之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外科限期手术患者处理方式的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