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建议

2020-07-04李丹

卷宗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服务学龄前儿童公共图书馆

摘 要: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对其成长发育有積极影响,作为社会教育主要机构,公共图书馆应当肩负起提供儿童阅读服务的责任。基于此,本文认识到学龄前儿童阅读的价值,强调了公共图书馆提供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的必要性,最后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提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服务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符合儿童心理发育特点的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心理学视角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龄前儿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阅读有助于儿童智力发育,培养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等重要素质,对儿童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要肩负起儿童阅读服务的责任,给儿童提供全面的服务教育,为儿童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

1 学龄前儿童阅读的价值

学龄前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借助于成人讲解、声音、文字、图像等进行阅读,是一个融合思维、听力、视力以及观察等多种认知为一体的过程。通过早期阅读,有助于儿童智力发育,促进其思维、语言以及感官功能的发育。可见早期阅读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早期阅读也是儿童教育的方式,投资成本低,有助于提高儿童观察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注意力等多个方面能力。学龄前儿童在阅读中,视觉受到刺激,同时动用左右脑,更有助于推动大脑成熟发育。阅读过程中同时动用儿童的听说读能力,在阅读期间让儿童语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阅读期间,儿童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对儿童观察力有效提升。可见阅读对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对儿童成长有积极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重视自身社会教育功能,重视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服务,集中培养其阅读兴趣,丰富其见识面,和家庭教育配合,共同推动学龄前儿童教育。

2 公共图书馆提供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属于满足公民阅读权利的社会机构,也是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责任机构。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律条例中明确要求,公共图书馆是对义务教育的补充,对于学龄前儿童肩负教育职能,应当设置儿童阅览区域,并配置专业人员,为儿童阅读提供指导,给予社会教育[1]。通过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服务,能够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激发儿童想象力,让儿童能够建立阅读兴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公共图书馆应当将学龄前儿童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肩负起社会教育责任,补充家庭教育的不足,积极提供完善的阅读服务,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 基于心理学视角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的建议

3.1 提供充足的儿童馆藏资源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服务的基础,公共图书馆需要兼顾馆藏资源的量和质,丰富读物种类,在书籍内容上满足学龄前儿童需求,内容浅显易懂,数量充足,对儿童阅读潮流起到引领作用。此外图书馆要积极提供颜色鲜艳、图文并茂的书籍,利用声像一体的读本,对儿童视觉、听觉以及大脑起到刺激作用。馆藏资源要充分尊重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启蒙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另外可以给儿童提供一些声像一体、图文并茂的电子图书,吸引儿童阅读,刺激儿童大脑发育,满足儿童多元化需要。

3.2 提供阅读指导服务

阅读指导是由图书馆专业指导人员对儿童进行引导,正确选择读物,指导儿童使用图书。目前我国图书馆在阅读指导上存在显著缺失,儿童阅读能力随着年龄和心理发育的特点改变。因此儿童阅读指导人员需要对儿童阅读能力进行研究指导,根据儿童年龄以及发育阶段给予指导,阅读合适的书籍,能够促进儿童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智力发育、学习能力以及身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对儿童进行阅读教育时,要充分尊重以儿童为核心的原则,工作人员需要准确掌握儿童发育特点,为儿童推荐读物。要注意儿童具有强大的模仿能力,工作人员要注意给儿童做出良好的示范,使用礼貌性用语,尊重儿童的选择。

3.3 积极举办多元化阅读活动

在尊重儿童心理发育特点为基础,组织学龄前儿童进行阅读活动,有助于养成其阅读能力,促进其身心成长。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故事会、情景剧表演等活动组织阅读活动,利用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儿童注意力,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儿童能够在活动中丰富见识,发散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工作人员要积极组织儿童之间的交流,可通过提问等方式持续吸引儿童关注,让儿童积极参与互动,进行思考,通过发言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儿童阅读活动中游戏也有着重要价值,在活动中安排游戏环节,调动儿童的积极性,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对儿童运动能力展开训练。公共图书馆可以将阅读活动发展成为系统性活动,以品牌化建设方向推广,让阅读活动实现持续性展开。

3.4 重视阅读反馈的收集

学龄前儿童阅读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对于读物的理解和情感共鸣,能够通过阅读行为反馈出来,在阅读服务时,工作人员注意观察儿童阅读行为,收集儿童阅读行为反馈,有助于完善服务质量,了解儿童阅读情况,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积极性[2]。工作人员整合阅读反馈行为,以此改进完善图书借阅系统,调整阅读指导服务,从而为儿童阅读提供更加优质的建议,提高服务质量。另外更要利用借阅信息系统对儿童展开调研,信息系统可自动统计儿童阅读偏好和习惯,可根据数据反馈调整馆藏资源数量,了解阅读服务指导的效果,从而保证馆藏资源能够满足儿童阅读需要,同时改进阅读指导,更加贴合儿童阅读偏好,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5 设计系统的阅读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服务质量,可细化学龄前儿童,按照学龄前儿童年龄进行分级,提供对应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如对于0~3岁婴幼儿,要编制对应的婴幼儿读物、亲子指导书、成长手册等,对这部分儿童和家长进行推荐。对4~6岁儿童可对应推荐常识性书籍、科普类书籍、故事类数据等,同时积极开发阅读APP,指导儿童和家属使用。在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期间,可编制阅读指导手册,发放给读者,内容包括APP使用方法、图书馆索引以及图书推荐书目。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给予对应的阅读服务,更加符合儿童心理发育特点,能够给儿童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满足儿童个性化阅读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阅读对于其个人成长及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公共图书馆提供学龄前儿童阅读服务十分必要。对此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提出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建议,要保证提供充足的儿童馆藏资源,重视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积极举办多元化阅读活动,重视阅读反馈的收集,设计系统的阅读服务。通过完善阅读服务,满足儿童阅读需求,从而补充家庭教育,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燕秋.公共图书馆如何引导学龄前儿童阅读绘本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47-48.

[2]苑红梅.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李丹(198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少儿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阅读服务学龄前儿童公共图书馆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网络竞争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模式分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