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理念下建筑暖通设计优化
2020-07-04后洪林
后洪林
摘 要:建筑暖通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建筑暖通设计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必然会对暖通设计实效性与整体设计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促进建筑暖通整体设计效果的有效提升,设计人员不仅要明确建筑暖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思想,而且还应将绿色节能技术与建筑暖通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建筑暖通整体设计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暖通设计;改善方法
1 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 设计参数选取不准确
当前,我国的建筑暖通设计中,往往因为受到建筑面积、高度、内部结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参数选择和使用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建筑暖通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主要有传入热量、人体散热量、照明散热量、太阳辐射量、空气流动带入热量对最基本的参数,设计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建筑暖通设计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关键参数,才能确保建筑暖通设计的质量。
1.2 建筑暖通工程设计图纸不完善
因为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暖通设计时,往往因为建筑暖通工程设计图纸在自由系统中已经相对完善,而忽略了连接部位设计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很多建筑暖通工程设计图纸都出现了连接系统设计存在缺陷的问题,影响了建筑暖通工程施工和后期运行的效果。所以,设计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建筑暖通设计的要求,确保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才能确保建筑暖通系统与连接部位衔接达到工程设计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1.3 暖通系统设计不准确
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暖通系统设计工作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系统结构与功能满足正常使用的标准和要求。比如,空调系统的制冷设备、散热设备、电源线路、管路等相关功能和结构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假如建筑暖通系统中的设备和配件连接或者系统结构等出现问题的话,不但会影响暖通系统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还会因为暖通运行质量无法有效提升,增加建筑暖通系统运行的能源消耗。
2 建筑暖通节能设计方法
2.1 变频节能技术
变频节能技术是当前我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节能技术之一。变频节能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助自身调节系统,完成对建筑室内环境、温度变化的自我调节,确保室内温度始终处在舒适的状态。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节空调系统运行的效率,不仅因为不必要资源浪费的增加,导致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增大,提高了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减排的效果。
2.2 能量回收系统设置
由于新风处理系统运行能耗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时,必须充分重视新风处理的能耗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有新风需求的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应该根据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采取设置能量回收装置或者带热回收功能双向换气装置的方式,才能在达到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2.3 负荷用能设计
例如,在某暖通工程中,空调的冷热负荷分别为4290kW和1760kW,每平方米的总冷指标为125W,总热指标为51W。第一,人员和新风量负荷表现,本项目是家居商场业态,根据业主的人流量调查,按照每平方米0.17人来算,人员新风量为每人每小时20立方米计算。在夏季新风冷负荷占总冷负荷的26%。第二,在照明负荷中根据业主的需求,设计的时候每平方米采取35W。这样在夏季照明过程中产生的负荷占总负荷的25%。第三,围护结构负荷在计算过程中根据业主的是情况,开窗户的时候比较少,因此围护结构应该需要热功能更好一些。在夏季围护结构中负荷占总负荷的14%。占比比较小,而造成空调在内部以及外部的特征不是很明显。
2.4 冷热源配置
例如,某工程裙房商业中央空调设计方案中,以及在土建方案中提出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通过风冷热泵机组提供冷热源,在裙房商业建筑中对400m2的区域进行冷热调控,设置的水泵房大约是100m2。第二种方案,采用离心式水冷机组来提供空调冷源,而利用燃气水锅炉提供热源,在底下冷冻机房大约有250m2,地下锅炉房大约为150m2,锅炉房水泵房大约130m2。根据商业建筑对于面积的使用率对这两种方案进行分析。首先方案二中机房面积大于方案一种的而需求。而方案二中的地下锅炉房还需要设置建筑以外150m2,因此还应该考虑到泄露问题。其次,方案二地下制冷机房的要求高于车库,需要适当下挖。最后,方案二中锅炉中的烟囱设置,应该满足新建锅炉房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有建筑物的时候,烟囱的高度应该高于建筑物3m以上高度,这对于项目外观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第一种方案更好,选择第一种方案比较适合。在冷热源以及系统选择过程中可以参照一下设置。根据符合计算结构选择4台螺杆式空气热泵冷水机组。在夏季的时候可以提供6℃~12℃的冷水,在冬季可以提供40℃~46℃的热水。在风冷热泵机组中,集中循序水泵的铺设应该布置在全放建筑屋面主机的附近,水泵房内的冷冻水环路,应该加一些化学药剂,而冷热源系统流程如图1可见。
2.5 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该系统实际上就是在传统的热电联产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分布式能源系统因为自身具有机组小型化、分散化的形式布置于用户附近,不仅实现了向用户供热、供电、供冷的目标,而且提高了能源综合梯级利用的效率,其作为一种集成化的能源转换技术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根据长期的实践应用,如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建筑物供热、供冷以及提供电力资源的话,不仅能源整体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而且有效的减少了固体废棄物、温室气体、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确保了电力资源的安全供应,提高了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结束语
总之,由于能源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各个领域的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暖通设计人员在开展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工作时,必须充分利用低能源消耗、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合理的进行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才能在促进能源利用率有效提升的前提下,推动我国节能环保型社会建设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符聪.绿色节能理念下建筑暖通设计的改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96.
[2] 刘文博.绿色节能理念下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门窗,2019(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