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西北地区防洪沟治理的思考与创新

2020-07-04崔文明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治理

崔文明

摘    要:防洪安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滨水景观是城市品味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将城市防洪与滨水景观营造、群众获得感提升有机结合是摆在工程建设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西北地区防洪沟治理进行思考和创新。

关键词:西北地区;防洪沟;治理;思考与创新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做出全新论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也需要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特别是工程建设管理者更新经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现笔者就在治理西北地区防洪沟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创新与思考与大家探讨,以期共同提高。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2  现状防洪沟特点及问题

2.1  沟壑深大,下切严重

因西北地区特殊的地质特点,西北地区防洪沟道普遍沟壑深大,下切严重,在防洪沟道流经的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笔者工作中接触的沟道普遍深度在地面以下20m以上,沟道两侧地质陡峭,加之部分区域由于无序采砂,造成水流不畅。给沟道周边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路很大的安全隐患。

2.2  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在城市周边区域,由于前期环卫设施不到位,特别是居民缺乏安全环保方面意识的大前提下,天然防洪沟道成了天然的垃圾处理场,附近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生活污水废水直排沟道。给附近的环境卫生包括下游的河道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2.3  雨天时水量陡增

平时无水或水量较小,雨天时水量陡增,平时水质较好,雨天时泥沙量较大。由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质特点,防洪沟道平时处于干涸状态或者仅有少量泉水。而在雨水天气,由于山区巨大的汇水面积,防洪沟在流经城市附近进入主河道附近时,普遍洪水量较大,并且夹杂着大量的泥沙。

3  原有治理理念及其存在问题

3.1  生硬、呆板,不美观

传统的治理理念偏重将河道简单的进行渠化。忽略了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多用简单的用浆砌石、钢筋混凝土等材质进行硬化、渠化,降低了河道的渗透性,使河岸失去水量调节的功能,也没有营造人们的亲水空间。使沟道景观形象不佳,从而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招商引资环境。

3.2  跟不上时代、城市和经济发展步伐

前期建设的防洪工程,由于防洪标准低,防洪设施老旧,部分新城区防洪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随着城市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许多新区、新城、园区多选址在现有防洪设施保护范围以外或者防洪标准较低的地区,防洪设施的建设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致使新建城区未得到有效保护,成为“不设防”城区。

3.3  城市防洪管理相对薄弱

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防洪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防洪设施平时维护管理较差,部分设施年久失修甚至失去相应功能,严重的影响了防洪的安全。

4  创新

4.1  将防洪始终放于第一位,以确保安全为第一要务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充满各种各样的治水英雄事迹,但也充满了对洪水对各种各样对恐惧。“洪水猛兽”这个词语就是一个深刻反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对今天,我们对防洪对认识必须进一步增强。将防洪工程规划置于城市规划对优先位置。充分满足防洪工程用地需求。充分认识到防洪安全是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对基础条件。更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条件。笔者接触的西北地区部分防洪工程中,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种做法是对现状排洪沟,按照规划设定对防洪标准,设置单独的防洪通道,确保洪水期间雨水能及时、顺畅、安全、高效的排泄,在防洪渠道上或者一侧通过引入非雨水期间常流水营造景观水系,提升区域生态景观效果。另外一种做法是将防洪渠道与景观水系共用空间,平时通过各类工程设施积蓄常流水营造景观水系和亲水空间,洪水期通过技术措施倒坝或最大限度降低坝的高度,及时排泄洪水。并对河道底部淤积进行清理。确保防洪通道安全。还有一种是针对平时流量较大、泥沙量较大的河道,平面布局上对常流水设置单独的区域,确保常流水及时顺畅排泄,主河道或附近区域设置蓄水区域,通过沉淀等措施引流河道水体营造亲水空间。洪水期整个河道作为排洪通道。

4.2  将防洪与经济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

因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地质特点决定,虽然河道径流量比较大,主要河道水资源丰富,但均为过境河流,水量区域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差,因降水量较少,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缺水也是困扰和限制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防洪沟道的治理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将防洪与蓄水相结合,河道开发与治理中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规划中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同时也要满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要求。要蓄泄兼筹,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通过必要的蓄水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味,营造城市新发展格局。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让西北地区城市风景更加宜人,环境更加宜居、资源条件更加宜业。

4.3  将防洪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融合,相互促进

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西北地区多数处于干旱状态,大部分地方植物因缺水而生长困难,荒山荒坡普遍存在。因此,滨水区域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是城市非常珍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城市生活中获得新鲜空气和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且一般防洪沟道线状分布,防洪工程治理过程中适度与生态环境工程融合,能形成很好的景观带,提升不同区域群众获得感,在防洪沟治理过程中,通过合理蓄水,为附近区域提供可靠的绿化、景观用水,降低植物养护成本、保证植物成活率和生长效果,提高滨水区域整体形象和生态效应。

4.4  将“白天景观”与“夜晚经济”充分衔接,提升滨水空间整体配套水平与群众获得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健康观念的日益普及,群众对休闲、娱乐、活动锻炼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而沿河景观带作为城市的“绿肺”,越来越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成为普通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养生的最佳选择。伴随着人员的聚集,商业化需求、个性化需求也日益明显和突出。因此,在河道综合治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部分的商业性开发,营造适度的滨水商业氛围,针对性的满足群众吃、喝、玩、乐、游、购、娱及健身方面的部分或整体需求。也为滨水空间的开发、运营、维护、管理探索新出路、新模式,实现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双提升。

参考文獻:

[1] 周友勋.浅析城镇河道生态化建设,工程管理前沿,2015(4).

[2] 宋佳林.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治理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寒露
我国西北五省与哈萨克斯坦产业互补性分析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