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大建设条件下综合杆件运用浅析
2020-07-04孟祥龙
孟祥龙
摘 要:在总结其他城市综合杆件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合肥市综合杆件设计的建议。结合合肥市地方设计习惯,将合肥市综合杆件归纳为带电设施类综合杆件、不带电设施类综合杆件以及交通设施类综合杆件。以实际交口为例,通过实际数据对比分析,凸显出综合杆件设计的优越性。
关键词:大建设;附属设施;综合杆件;一杆多用
1 概述
随着大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合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道路网建设的日益完善,极度缓解了合肥市区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加强了市区与周边省、市的沟通,为合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短短几年,合肥就由皖江城市带榜上无名转而成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中心和龙头[1]。
但是过快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很多弊端,部分附属设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当中操之过急,缺乏系统性的论证,致使交通参与者在通行的过程当中产生诸多不便。与此同时,随着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高和眼界的开阔,其对附属设施的要求也从原来的通达性、安全性上升至舒适性这一层面。因此,附属设施的设计和实施的理念需要上升至一个新的台阶[2]。
目前,国内诸多省市道路附属设施的建设处于分专业设计、分专业施工状态,交通标志、智能交通设施以及照明设施用于服务交通参与者以及加强交通管制,但专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致使道路上杆件林立,该现象在信息量密集的交口处尤为突出,不仅破坏城市形象, 妨碍行人通行,而且使建设成本居高不下。该现象在合肥市区内也普遍存在,经现场调研,部分道路交口拐角处短短几十米的范围内就包含了交警监控、治安监控、路灯、机动车信号灯、人行灯、电子警察以及相关标志牌等共计十几套杆件设施,给交通参与者在通行的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便。近年来,上海、杭州、南京以及广州等地纷纷出台“一杆多用”、“多杆合一”等相关指导性文件,对合肥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3]。
2 国内应用案例分析
目前,多杆合一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各个大城市中,多功能灯杆都是比较常见。国外各大城市基本采用了多种杆件共建共享集约化建设的方式,高效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保护城市景观、环境。多杆合一已成为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种趋势。不仅仅节约资源,减少了那些繁杂的过程,更能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4]。
(1)杭州推行“多杆合一”.。2015年出台《杭州市城市道路杆件与标识整合设计导则(试行)》,是我国关于共杆设计的首部导则。适用于杭州市主城区新建道路、改扩建现状道路,路灯杆与交通设施杆件、路名牌与导向牌杆件的整合。
(2)广州推行“一杆多用”。2017年10月编制《广州市城市道路杆件“一杆多用”课题研究成果》,明确了交通设施、照明设施共杆设计原则,形成较为具体的一体化附属设施设计理念。
(3)上海推行“合杆整治”。2018年3月发布“上海市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适用于市区架空线入地区域的合杆整治,包括道路杆件、箱体及城市家具的整治,新建道路、改扩建道路应参照执行。
(4)济南市推行“多杆合并”。
2019年11月印发《济南市城市道路杆件与标识系统整合技术导则》,指出杆件整合应按照“减少、减色、减小”的原则进行集约化设置,以路灯杆与交通设施杆为搭载主体,减少设置独立杆。
此外,南京、温州等城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设计导则和管理办法,由此可见,杆件整合已经成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新趋势。
3 合肥市综合杆件设计措施建议
为了合理、有序的使用城市道路空间,美化道路环境,本文提出在合肥市大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道路附属设施设计,需引进综合杆件设计理念,对道路全线杆牌进行梳理,取消不必要的杆牌,原则上道路只保留路灯杆与交通设施杆(“两杆”),其他标识标牌一律合并到 “两杆”上,不再单独设置。交通设施杆件间充分整合,在兼顾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再对路灯杆与交通设施杆进行杆件整合[5]。
根据杆件整合原则,将综合杆件分为如下几类。
(1)不带电交通设施与带电设施综合杆件。交口前指路标志、分车道行驶标志以及道路沿线单柱式标志与路灯一体化设计,形成标志+路灯综合杆件。
(2)带电交通设施与带电设施综合杆件。路用监控、车行灯、人行灯以及电子警察等交通信号控制设施与路灯一体化设计,形成智能交通设施+路灯综合杆件。
(3)交通设施专业内部综合杆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由于照明设施需要满足照度要求,对于距离路灯杆件较远的交通设施在满足视距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交通专业内部并杆的方式来减少杆件。
以单个交口为例,交口转角处人行灯(2套)、治安监控(1套)、交警监控(1套)可与高杆路灯并杆设计,交口转角处杆件数量由原来的5套减少至1套;交口出口道位置禁令标志以及机动车信号灯与路灯并杆,将杆件数量由原来的3套减少至1套;另外,交口前电子警察、指路标志、分车道行驶等交通设施与附近的路灯并杆实施。通过以上措施,在保留了原來附属设施的功能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交口处杆件数量[6]。
4 结语
本文在总结其他城市综合杆件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合肥市地方设计习惯,提出了关于合肥市综合杆件设计的建议。通过整合标志、监控以及照明等杆件,达到节约建设成本、美化道路环境的目的。随着综合杆件在国内各个城市的推广,一杆多用的设计理念已经大势所趋。在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道路品质的提升,不断的从外界吸取先进经验,才能共创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 高淮成.合肥市大建设问题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0(1):30~33.
[2] 钟祖田.合肥大建设的背景、实践及启示[J].决策咨询.2011(1):22~26.
[3] 路楠.论道路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理论的构建[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6(1):18~20.
[4] 冀晓建.浅谈城市道路综合杆件建设经验[J].绿色环保建材,202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