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探究
2020-07-04杨智皓
杨智皓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地上可用面积在此种情况下日渐缩小,因而诸多城市开始逐渐转向地下开发。但是在开发建筑各类地下场所的同时,由于登记档案较为老旧,内部管线组成极为混乱,常常会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给城市发展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行之有效地解决此项问题,有必要增强对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从多元化方向着手构建系统模型。下面,本文就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下管线;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1 前言
地下城市管线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包含光缆、通讯电缆、煤气管道、污水管道以及天然气管道等,可以说和城市的正常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地下管线的设备种类也正在不断增多,整体规模越发庞大,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下管线建设相对较晚,因而大多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工作完整度和精确度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去甚远,为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优化管线结构形态,建立以城市地下管线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就显得极为重要。
2 城市地下管线简述
对于已经建设完成并且规划良好的城市地下管线,应该针对性地搜集资料,由浅至深、由小到大,分层次地记录个管线的位置并准确绘制细节图纸,做好前期规划管理工作,保障图纸能够和实际管线分布相互对应,精确完整。此外还需要不断强化对改进《城市规划法》以及《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重视,建设与城市地下管线相互对应的法律法规,严格地执行各项工作。避免出现违法开发的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综合城市地下管线的位置来予以规范,用于实现对其法制化管理。与此同时,伴随现代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建设速率的提升,相关单位有必要全面强化对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更新优化地下管线图,只有做到循序渐进才能够及时发现图纸的问题。而如果想要行之有效地达成上述目标,则应该全面增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通过其便捷性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精确管控,这将会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带来更为坚实的基础。
3 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3.1 数据库系统
数据的基本质量、整齐度以及其安全性将会直接关系到地理信息系统是否能够发挥出正常作用,判定数据收集和数据更新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地下管线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因而往往会涉猎到大量数据内容,在建立数据库的初始阶段,是否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数据转化机制显然会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效率以及其中储备数据的有效性。数据库系统应该和测量数据相互融合,用以保障数据信息的直接输入。与此同时,为保证对大量系统资源的调动,系统应该设计和其他数据格式相互交换的接口,这样将会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作用。如果相关人员想要切实地管控城市内部的各项基础信息以及空间信息、管线分布信息,就需要通过空间数据来确定其位置关系以及周边所属物,用于映射空间信息。结合用户对数据的基本要求,设定相互对应的属性信息,除此以外还需要和空间数据相互关联,构建更为完整庞大的数据联系体系。管线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应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所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应该为后续数据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提供铺垫作用,不仅要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需求,而且还需要深度契合专业单位的管理需求;其次,为后续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支撑。结合管线的类别、规格、功能、分布、起始点、重点等种因素,进行针对性地存储输出。与此同时,为切实有效地保障数据源资源的准确性以及其科学性,还需要提供数据检验功能,自动检查管线连接的合理性等等。
3.2 地图系统
地图系统主要侧重和制图相互关联的内容,主要包含地图放大、缩小、测距以及属性信息等重要现实功能表。地图查询功能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查询地图属性信息以及空间实体信息,为后续各项工作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此项系统主要用于实现正常的制图软件功能,主要包含地图编辑、地图分层和地图输出等等,构成庞大的地图处理与地图分析系统。在地图系统中存在大量数据,性质相似的数据被归类在一起,进而构造成庞大的数据层。这其中,图层管理能够将不同类型的地图对象分别整合到不同的图层中,后续数据查阅将会更为便捷。在分层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下列内容:首先,更新需要将层作为基本单位;其次,更新需要考量数据大小;最后,尽可能地避免冗余数据的出现。
3.3 信息管理
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将互联网信息平台作为基本支撑,用于实现内部数据资源的有效交互,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初期主要通过目录和文件共享的方式完成,伴随后续开发活动的行进,可采用分布管理的方式。地图输入、管理以及编辑从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用户作为基础要素,促进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此举主要用于帮助用户以图形的方式获取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用户可以按照类型、时间、规格等不同分类开展查询管理工作,同時还能针对性地获取与查询管线相互关联的文档资料。查询的基本模式有许多种,包含区域查询、模糊查询、索引查询等等。为保证能够为后续规划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撑,还需要设计系统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模块。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下列操作:首先,增添资源,此举可以在图形界面实现,或者被应用在批处理功能中实现,甚至还可以通过数据库来直接添加;其次,修改资源内容,诸如修改管线类别信息以及其空间分布信息等等;最后,删除资源内容,删除的时候保障处于当前门类下的数据资源的同步删除,用于切实地增强数据元素的等同性。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创设档案报送制度以及竣工测量制度,结合相关规定开展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归档工作。
3.4 警告和事故分析
所构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该满足相关管理需求,行之有效地满足工程的需求,运作稳定,用于切实地提升系统内部数据的安全系数,解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针对性地统计资源的数量、损坏情况以及其使用标准等。如果某条地下管线出现故障,系统可以直接通过监控系统发出警告,在相关地理信息图纸中高亮显示故障位置以及其故障编号,同时还能够精准地展示出故障的级别以及其和故障点之间的距离,自动呼叫相关维护人员,为后续精确完整地排查故障奠定基础,通过高效运作的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监控管理技术,此举能够帮助管理人员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有效避免可能会承担的经济损失,为城市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帮助。
4 结束语
总之,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往往需要经历大量步骤,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地下设施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管线种类在此种情况下越发增多,而不同管线的管理逻辑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为切实有效地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相关单位有必要增强在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投入,保证用户和开发人员对系统的同步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系统的运作效率,同时促使系统具备更为良好的可维护性以及可扩充性,切实有效地解决地下管线可能会出现的故障问题,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奠定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朝汉,卫林波.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219~220.
[2] 邝冠湘.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及建立信息系统技术探讨[J].矿山测量,2018(2):75~79.
[3] 罗强,张晨光.描绘地下管线新蓝图——重庆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纪实[J].中国测绘,2018(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