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在作文结构中的运用
2020-07-04林俊
摘 要:作文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完整、严谨是优秀文章的评价标准,诗歌是语言的高度凝练,良好的运用能为作文增光添彩。优秀作文里不乏将诗歌运用作文结构中的佳作。学生如果能够将作文结构和诗歌积累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能将作文结构变得条分缕析。然而学生的关联体验不足,难以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针对这种困境,采用调整式和嵌入两种作文诗歌板块教学模式能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关联体验 作文 诗歌板块结构 调整式 嵌入式
引言
关联体验是在体验与体验教学思想下的一种细化,它是体验教学的下位概念。就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利用原有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经验或知识来对当下知识的理解消化的活动。《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另一方面,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积累。但是从学生作文的情况上看,并没有实现作文写作和诗歌有意、有效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从作文的结构入手,谈谈如何通过调整式和嵌入式两种作文诗歌板块教学,实现诗歌积累与作文运用之间的关联体验,在实践中加深对作文和诗歌的认识。[1]
作文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只有完整、严谨,才能成文,板块作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连接”起来,用以表现某一主题。我们可以选择和作文主题紧密相连的诗句来作为文章的结构,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又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变“死记”为“活用”。[2]
但是学生要想实现这种知识上的迁移运用并非容易的事,多数学生中只停留在能够作文中引用一两句诗句来语言表达的地步,要将诗句化作作文结构,则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给学生以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的步骤。如何将内潜性、简缩性的内在思维活动变为外化性、具体性的外在操作过程,我进行了如下设计:[3]
一、方式一调整式
1.明確写作要求
这属于作文的审题阶段,需要弄清作文的要求,尽量完对关键词或主题词的确定,这样才能明确中心
2.明确写作常规思维方向
作文的立意虽然千差万别,但就常规作文而言,思维方向大多为对作文主题从原因、对象、过程(方式)、结果(效果)、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确这五个方面,无论是从思考的方向性和材料的指向性上都能使作文更富准确性、概括性和逻辑性。
3.拟出写作结构
作文的常见结构为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让学生先围绕主题拟出作文的结构,为下一步的寻找诗句做出准备。
4.寻找与结构相关诗词
真正的难点出现在这一过程中,要学生将自己知识储备中的诗句与文章的结构相契合并加以运用,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往往属于感性的“灵光一闪”,并未形成技能,只有少数学生能达到技巧的高度。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
首先在诗句的选择方向上明确选择的原则:
(1)诗句所谈对象内容与文章结构中所谈对象内容相同或相似;
(2)诗句表达思想情感与文章结构中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相同或相似;3诗句所蕴含象征性意境与文章所表达的内涵相同或相似。
其次在诗句回忆的过程中,发现与作文主题相关,却并不符合作文结构所提要求的诗句先于一旁保留备用
最后学生的回忆难免出现疏漏,可以在初期的适合让学生准备小学中学所学诗歌篇目的汇集资料,使学生既可以在原有诗歌基础上实现巩固,又能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实现运用能力的提升。
5.调整写作结构
学生在这个环节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出现,第一种是结构与诗句都能确定下来,第二种是结构明确,却完全找不到合适诗句,第三种为能够找到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诗句,却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先前所拟结构。第一种情况往往是能力较强的同学,具体操作上并不存在困难,只需要在其头脑中形成作文诗歌板块结构的观念即可。第二种情况往往是出现在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对原来的诗词理解不足,需要对诗词进行基础性复习。第三种情况出现的比较普遍,这是同学对诗词有一定的掌握,但是理解并不全面,应用上比较生疏,针对这种情况,对处于现有水平的学生可以审视所找诗句对应着的立意方向,看符合立意的哪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再用概括内容将不能找出诗句的结构进行调整,重新拟定结构,完成诗歌板块结构.[4]
二、方式二嵌入式
1.步骤1、2与调整式相同
2.围绕立意寻觅诗句
在明确了作文立意主题的情况下,回忆和主题有关联的诗歌,思考方向比调整式更广,可以从与主题相同、相似、相关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回忆
3.明确相关诗句对应的作文立意方向
将所找诗句进行概括,所概括的语言注意和文章主题的关联性
4.诗句所指向立意方向进行逻辑编排确定作文结构
调整式比较适合于聚合型思维方式,以逻辑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在初步所拟结构一般富有逻辑性,寻找诗歌具有针对性,但是有可能因为思考回忆范围过窄找不到合适的诗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量的拓展延伸,开拓其思维,在诗歌这一富有感性的艺术题材中形成发散型的联系
嵌入式作文更符合于发散型思维方式,形象感性思维为主的学生,围绕主题回忆诗词,可以保证诗歌与主题的关联性,概括诗句加深对诗句的理性认识,寻找到诗句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避免出现过分长于抒发而缺乏理性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洪胜生.诗为智慧而教——诗歌教学愿景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1(35)
[2]刘瑷琏,朱启峰.现代诗歌教学的“情与智”诱导——找准现代诗歌教学的切入点[J].江西教育.2011(Z6)
[3]董彦君.情韵词画——高中诗歌教学的四维空间[J].语文教学之友.2012(02)
[4]马国鹏.析章品句陶情养志——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34)
作者简介
林俊(1982-05—),男,汉族,籍贯:四川荣县,职称:中教一级,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