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结合“工匠精神”新思维教学改革研究

2020-07-04李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工匠精神新时期

李群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性与科学性集为一体的交叉应用型学科,可以改善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品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模仿、粗制滥造的环境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结合“工匠精神”新思维教学改革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根据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现状,提出环境艺术教育的“工匠精神”新思维教学改革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 环境艺术设计 工匠精神 教学改革

工匠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突破创新的职业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转型升级,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与艺术、科学的融合度。但是,在现实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还存在学科特色不明显、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缺乏等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以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结合工匠精神融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使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能够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慢慢渗透浸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质培育,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1]

一、工匠精神融入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

1.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

环境设计要在构建完善的开放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强化其专业素养,使得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艺术性、科学性、工程性、价值性和思想性,避免“机器人”式批量生产的尴尬。其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精细化建设,需要通过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保障环境建设的细节设计,从而体现出环境氛围中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注重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能力。[2]

2.注重课程设置的整体性、交叉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强调环境的完整效果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的各个细节进行详细设计,还要对其整体的艺术性进行营造。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交叉性课程,其课程设置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3.强调教学模式的互补性、实践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非常强,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还要注重环境的舒适化、智能化、安全化的要求。明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强调教学模式的互补性、实践性。在理论教学模式中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工艺水平的提高,培养精益求精、突破创新的职业工作态度。同时,加强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传承工匠精神。

二、环境艺术教育的“工匠精神”新思维教学改革有效路径的探究

1.强大师资及改革教学模式,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要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加大对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改革教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培训,并要求其向“工匠精神”教师倾斜,同时,要求教师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应建立一种开放型的、师生平等的、讨论式的合作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跨学科的实验教学、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教学与实践模式,让学生通过在多角度、系统化、开放型的训练中得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

2.因地制宜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技艺并存人才

以创新为主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斷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因地制宜了解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匠艺术,并将传统的工匠艺术进行有效创新,培养技艺并存人才。同时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有效服务,与当地产业进行合作,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成为多元化、整体性发展的专业。

3.拓展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教、学、做”统一

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模式,建设校内工匠工厂。也就是在学校建设实践基地,营造真实的企业实训环境,利于学生对企业项目的提前认知。同时,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积极宣传“工匠精神”,并开展关于大学生在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学术浮躁和缺乏耐心专注度等问题的专题讲座,抓住大学生严重抄袭行为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相应的措施,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形成“教、学、做”的统一。

4.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形式,实现“工匠精神”新思维教学

将设计灵感与科学思维相结合,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强化教学模式的互补性,高效推进“产学研”在环境艺术教育过程中的递进转换,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形式,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专业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整个过程。同时,拓展师生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加强专业的交流,拓展师生的设计视野和灵感,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引进平时的教学中,提升师生的专业水平,实现“工匠精神”新思维教学。

结论

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教学改革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改革理论,能够切实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能够实现产学研基地、实践企业中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专业技术精神及具有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品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欢,王凤珍.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工匠精神”新思维与新形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03):133-135.

[2]刘小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8(01):163-164.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工匠精神新时期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