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分析

2020-07-04李福元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李福元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下,初中语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阅读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增加初中生的阅读量。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老师应该大力开展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浅述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82-0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知识结构下的重要板块,同时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现代初中语文要求:初中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认知当今社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和书中的作者进行思想上沟通的过程,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则是文章、师、生三者之间的对话。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爱好是阅读的基础,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独立自主的进行阅读,从阅读书籍中进行知识的获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开展,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对这节课要讲的文章根据内容写一段引语,设定一个愉悦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课上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阅读的探索[1]。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木兰诗》为例,本文主要描述了木兰在替父从军前的准备和在战场上十年的征战生活,那么老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向学生介绍:在中国汉字中以“女子”二字为“好”,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描写美好女子形象的作品,那么今天学习的这位就是巾帼女英雄,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这首诗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并向学生介绍这本诗集所涵盖的内容。这些介绍,对接下来学生阅读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方法的指导

初中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老师必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文章观点的理解进行指导,让学生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阅读。初中语文老师要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或者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为学生设计阅读方案,例如“略读-细读-精读-重读”等流程,从而实现学生阅读的递进性。对于阅读方法,老师要教导学生从阅读文章的字面含义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主体思想,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认为有哲理的、有内涵的、修辞手法优美的详细摘要记录下来,课后再根据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到下面[2]。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年四季的风景变化,把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那么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记录下描写四季的词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印象中一年四季的理解,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四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注重知識的积累

因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都是依据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层面指导,由于语文教材篇幅有限,所以在学生搜集阅读资源方面有很大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需要。随着多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已经不仅仅依靠教材,从许多层面都能加以体现。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为日后写作打下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还要积极开展相关阅读活动,对书本上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利用现代先进科学理念,丰富学生阅读层面的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岳阳楼记》为例,学生可以从范仲淹笔下领略到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来进行写作,与此同时引导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让学生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增强知识的全面性。

四、团队合作学习

在学习初中语文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通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是独立自主的学习,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解决不好。有的学生性格还比较内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敢提问。从而形成问题的积压,影响阅读的学习进程[3]。老师可以通过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学习,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教小组同学大家一起分析解答,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遇到问题大家分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互利、共同进步。

五、创造轻松的阅读环境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改变传统压抑、沉闷的学习环境,在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中开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初中语文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阅读的喜好,在接下来的教学规划中尽量多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相关类型阅读。在课上老师要和学生进行逐词逐句的阅读,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的理解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之后整理阅读笔记的习惯,对于阅读笔记的整理要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而不是按照文章中的词句一字不差的摘抄,这样盲目记录不利于阅读层次的提高。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苏州园林》为例,本文主要描绘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热爱之情。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落朗读,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打分,通过竞赛的形式活跃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气氛,进而激发语文阅读教学兴趣。

六、提升发散思维、自主阅读能力

老师在和学生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学习时,在完成正常教学进度下应该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对于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读过之后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孔乙己》为例,本篇文章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白话文,在和学生阅读完之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讲一讲自己在阅读完鲁迅先生的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想:有的学生认为文章在一些写作手法上很难,不太容易让人理解;还有的学生说文章的开头篇幅较长,应该删掉。总之阅读理解没有绝对的对错,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经常进行这种方式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不光是阅读层面对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也要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做大量的阅读才能提升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散思维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对于提高初中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剔除传统死板、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把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激发着学生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扩展学生阅读资源,让学生对阅读和日后的写作有全新的理解,更加积极投入到初中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去,通过互助互利的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辉.基于“以学论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优化[J]. 都市家教月刊,2017(11):38.

[2]林凤武.基于“以学论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探究[J].学周刊,2018(24):145-146.

[3]张英杰.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53).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