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矛盾观视角下淮河流域环境治理分析
2020-07-04蒋洋洋
蒋洋洋
摘 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认为矛盾无处不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这体现了国家对黄河流域发展的高度重视。淮河位于黄河和长江中间,且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因此淮河流域的保护发展应做好前瞻性研究。淮河流域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在矛盾观立场上属于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经济发展牺牲环境,导致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故文章在矛盾观视角下对淮河流域环境治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矛盾观视角下;淮河流域;环境治理
1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与淮河流域环境治理的联系分析
对立统一中把握双方联系: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矛盾的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可以推动事物的持续发展。矛盾的对立性说明矛盾存在相互排斥、分离的趋势[1]。在淮河流域治理上,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存在对立性特征,双方是相互排斥的。经济发展牺牲了环境,但若只顾环境保护,则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淮河流域发展初期,人们未平衡好两者矛盾,过分重视经济发展,导致流域环境问题突出。
矛盾还具有统一性,矛盾双方也可以相互吸引。如淮河治理中,流域经济发展需良好的环境支撑,良好的环境需加强保护,而淮河流域环境保护的开展需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因此,必须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两者是可以协同发展的。
2 在矛盾观下看淮河流域现状
淮河流域地理位置优越、平原广泛且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产、生活,因此经济发展初期即使技术水平低下仍然能够保持经济增长,但长久的粗犷式发展也导致了环境逐步恶劣,继而造成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发展初期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使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无法高效利用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无法将自然资源在流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因此要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我们离不开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是生产、生活的基石,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一剂强心剂,而经济的发展也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经济及技术支撑。目前来看,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调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占有更高比例,例如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水保工程的破坏、污水乱排、垃圾乱放等。因此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指导思想,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中找到统一性,让经济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开展,也让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3 基于矛盾观视角的淮河流域环境治理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对淮河流域的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淮河流域的治理如以下几点。
3.1 完善水利设施,重视环境保护
淮河流域处在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而夏秋却闷热多雨,冷暖和早涝转变急剧。此外,淮河途经四个省份,地势上西南高、东北为平原。这种气候及地理环境就容易出现夏季雨水多,洪涝及水土流失严重等情况。因此,在治理中要抓住淮河流域水资源时间及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经济发展互为作用的特点,完善水利设施,发展水利经济,重视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
而完善水利设施是其中的第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要在保护、利用原有水利设备、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增加水利建设科研资金,强化监督,有效提高水资源实际利用效率。在管理上,要完善工程设施管理,减少管理不当导致的浪费、污染,对水资源积极开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航运及水电等。此外,可通过园林建设、滨水景观建设等,对淮河两岸进一步管理,打造生态化河堤构建生态绿道体系,在发挥防洪效益的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休闲场所,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3.2 优化产业结构
淮河流域发展初期,受当地地势、气候、人口等因素影响,较为重视农业发展,但是,传统农业奔放式经营、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淮河流域水污染及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此,淮河流域发展中需注意环境保护,对传统产业中以农业为中心的单一结构,需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不断完善种植技术及灌溉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将传统的农业和旅游业等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将农村的农业风采展现出来,挖掘其深层价值,积极建设开发旅游景点,弘扬淮河水文化、讲好淮河故事,促进淮河流域绿色发展。此外,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3.3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要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制定科学的发展路线,弘扬科学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淮河流域创新发展、開放发展。以“协调、绿色、共享”为发展观念,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新时期要进一步推进流域生产、生活方式朝绿色化方向发展,建立并健全流域发展机制,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能得到保护。
此外要建立淮河流域联动机制,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各个部门都联系起来,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保护。在全流域的宏观框架下,合理调度水资源,建立水资源开发、保护的整体网络,保证水资源开发、保护的系统性、宏观性、科学性。还要规范对淮河水域的开发,加强对水利水电、挖沙开采、城乡建设、河岸规划的管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奖惩措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及时追责并要求对当地进行补偿和保护。此外,淮河流域的流域机构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作,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淮河流域发展中充斥着矛盾,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矛盾具有对立统一性,不同时期、阶段,矛盾的主次并不相同。淮河流域发展初期,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而新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之后,对环境的治理又成为主要矛盾。也就是说,在淮河流域发展中,需合理把握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环境及经济协调一致,促进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加佳.矛盾观视角下淮河流域环境治理探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