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0-07-04殷丛丛李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术课小学德育

殷丛丛 李倩

摘 要:此文最开始阐述了小学美术教育和德育述,其次分析了德育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运用方式,主要是合理运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诱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渗透德育;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之上,用情感渗透德育;创新评价体系,合理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 美术课 德育

引言

在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美术创作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小学生的美术情操,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促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小学教育中,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非辨别能力较低,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小学生又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德育,进而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中存在的不足,引导其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状

1.对德育渗透缺乏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部分小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地关注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学,而忽视了美术课的教学。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目标是一知半解,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只对教学内容进行机械地讲解,使得原本灵活、丰富的美术教学课程变成应试教育的“复制品”,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

2.忽视了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构建

在小学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但就目前而言,小学美术师资力量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教育师资投入,省略了美术教师的招聘工作,而是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承担美术教学。鉴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非专业性,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创新意识低,且不懂如何将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2]

3.偏重于理论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而是以美术作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形成健康、正确的三观。但就目前而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将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作为根本目标,将学生作品的质量作为衡量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进而将小学美术教育和德育割裂开来,严重阻碍了小学美术教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

三、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1.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拥有很多内容丰富、画面优美的作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美的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所表达的优美意境进行体会和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发掘美术作品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在美术教材中,有许多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其轮廓、气势动人心魄,作品中隐含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其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材中还有一些作品反映了人们的困苦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感悟今天生活来之不易,并引导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对于教材中一些感恩的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3]

2.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在创作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大胆改革美术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创作。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須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进而让学生用作品反映自己真实的心境。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更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进行了体悟,提升了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3.以美术教学为基础,用情感渗透德育

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在全面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的功能。通常,教师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即便是一段简单的线条,也是渗透德育的最佳载体,这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如线条一样,稳稳当当,不做坏人。可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准确找到美术教育和德育的结合点,从而渗透德育。

4.创新评价机制,灵活渗透德育

德育是通过渗透、影响、耳濡目染、模仿、默识与领会等,使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过程。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评价中的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还要及时肯定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言行,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是实施德育的关键时刻。因此教师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新课标要求为原则,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在提升学生美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百灵.基于德育的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79.

[2]王佳.浅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18(26):26-28.

[3]朱昱.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8(23):72.

猜你喜欢

美术课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美术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