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的并不是屈原一个人
2020-07-04陈子
陈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还称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端五、重五、重午、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屈原日、女儿节、地腊节、龙日节、灯节、五蛋节、解粽节、端礼节等。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夏季本来就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从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民俗活动。从春秋战国到现在,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该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
“历史人物纪念”说,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此外,还有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说,和端午节源于夏至说。
这四种说法中,历史人物纪念说最为流行。而恰恰这种最流行的说法,却是争议最大。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尤其是可疑的纪念“屈原”一说。
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续齐谐记》记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且不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依常情推论,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诸侯国国以及百越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就说不明白了。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后来的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
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西晋周处在《风土记》中称“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古人夏至也吃粽子,并非端午节一天的专利。
之所以后世学术界大都认为纪念历史人物是杜撰附会之辞。主要原因大概是,近代以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纪念说”,其中纪念屈原即如此。
除了纪念屈原以外,端午節在不同地区还纪念以下这些历史名人。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东晋时期,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记录了浙江人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俗。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记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以及端午节也是纪念他的说法。
看来,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学说,这一观点也可以用到端午节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上。
其实,无论端午节起源于什么?纪念的是谁?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传统民俗,它负载的文化信息,早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和载体。而这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