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
2020-07-04赵航
赵航
中国的散文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这种体裁一直受人们关注,因此佳作云集,从“五四”文学革命至今,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的现当代散文成为文学主流。现当代散文在近代散文乃至古代散文中不断汲取营养,成就非凡,下面笔者就跟读者探讨一下高中阶段现当代散文的教学策略。
中国现当代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既优美又朴实。可以说,散文承担着培养学生情操的重任。那么现当代散文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强化词句的朗读”“注重情感的体悟”“运用课后练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强化词句的朗读
朗读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学传统,在现代教学中也一向被大家关注。古人说:“倍(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由此可以看出,朗读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学习方法。然而在当代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诗句朗读尚有待强化,教师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入文字,做到“精思熟读”,如此,不仅能让他们更快地理解文章的道理,还让他们在声音的抑扬顿挫中感受文字的深刻意味。
比如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我给学生示范朗读了第一、第二自然段,剩下的几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己细心地研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送来主义”三个方法产生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在读到“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之后,感覺到“送来主义”就意味着商品的倾销、经济上的剥削以及文化的侵略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在朗读“鱼翅”“鸦片”以及“姨太太”等形象的词语时,感悟到“闭关主义”就等于是抱残守缺以及落后挨打,感悟到“送去主义”就等于卑躬屈膝和卖国求荣。如果不认真地朗读,学生就不能深入鲁迅先生的散文中找出各种论证方法。总之,教师要重视强化对散文中一些重要词句的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散文的魅力。
二、注重情感的体悟
散文可以叙事,可以描写景物,可以状物,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散文最具特色的作用还是抒情,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散文的文字总是渗透着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正如刘熙载所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因此笔者断言,高中阶段的现当代散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抒发了作者最真实的感情,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体悟到与众不同的情感。
以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例,这篇散文也是一篇传统的课文,而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中的背景时代相距甚远,他们在理解的时候也很难与鲁迅先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鼓励他们用不同的眼光,设身处地地去体验这篇散文。当学生阅读描写“八一三”惨案的内容时,我会引入一些现代的新闻热点,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爱国事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利用这种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深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读进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自己”,这样才能实现和作者情意的相通、契合。总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共鸣顿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运用课后的练习
课后练习题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部分,每一篇散文后面都会有一些理解性的题目,这些题目对学生理解、鉴赏课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题。
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时候,我会利用课文后面的第二题。题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通过课文后的这一段描述,学生可以清楚地掌握通感手法的概念,甚至可以根据这一术语展开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不仅为学生增加了相关的语文常识,还帮助他们提升了散文学习的相关技能。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后练习题,或直接运用,或适当加工改造,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散文教学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笔者坚定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散文有着独特的魅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并及时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有效地尝试多种教学策略,让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