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谈谈如何加强中职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
2020-07-04阳冠华
摘 要:中职医学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学科有广泛联系的基础学科,概念多,专业名词多,理论性强,而且篇幅小,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应难学,难懂。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结合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上好第一堂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讲好疫情中感人事迹和人物,培养学生学好医学,献身医学的精神;认真做好备课,适时掌握本课程新的动态,结合疫情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冠状病毒疫情;中职;病原微生物;教学
病原微生物学主要包含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研究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与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内容抽象,枯燥,知识点多,理解难,而且课时量少,内容压缩厉害,学生往往重视程度不高,又因为中职生自学能力不足,学习自觉性也较差,常常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此次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我们老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由于学生都对此次疫情有亲身体会,因此我在课堂上结合此次疫情,通过讲述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例,一个个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国家大力宣传的预防措施,一方面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学好该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能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结合此次疫情,上好第一堂教育课,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以来,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大多对此课程不重视,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因此造成学习积极性很差,教学效果也无从谈起。此次疫情的发生,让我在第一堂课上一改过去做法,首先明确地告诉学生新型冠状病毒就是病原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此次疫情的发生,大家无论从电视,网络,手机上看到的还是自己亲身的居家体会,都使大家印象深刻。其次让他们知道一种新型病毒,就需要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指挥,需要举全国之力,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就可以使许多患者甚至医务人员感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足以看出本课程的重要性,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这种微生物有了详细和准确的掌握,那就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让他们在第一堂课上就意识到学好本课程的重大意义,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2 讲好此次疫情中一些典型的感人人物和事例,培養他们努力学习医学,献身医学的精神
此次疫情发生后,虽正值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但我国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踊跃报名,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不怕牺牲,勇敢地逆行,体现了大爱的医务精神。这其中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他们为了抗击疫情有的含泪剪了长发,为了有更多时间治病救人穿纸尿裤上班,尽可能不喝水,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血痕,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至始至终奋斗在抗疫一线,尤其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一直奋斗在前线,大家众志成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坚决打好这防疫战。正因为有这些最美,最可爱的人,我们才可以安心学习,生活和工作。大家毕业后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这些人最好的回报就是努力学好医学,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优秀人才,献身医学,报效祖国,通过这些感人的事迹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从思想上使他们意识到学好医学的重要性,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让他们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为他们学好微生物学打下思想基础。
3 不断自我学习,掌握学科新动态,认真做好备课,结合此次疫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病原体,往往与一些传染病密切相关,而近几年来,出现许多新的病原体与人体有关,如埃博拉病毒,使人致病的禽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的理论和检测办法也不断更新,受课时的限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教材上有些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对我们老师来说就一定要不断自我学习,及时掌握课程的新动态,既要立足课本,又不能固步自封,要结合新的进展做好备课,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本次新冠疫情,由于大家都身有体会,印象深刻,因此当我们讲到冠状病毒时,虽然书上没有此次疫情的病毒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结合此次疫情讲,学生普遍反应良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结合此次疫情讲课,更好的让理论联系临床,使学生更易融会贯通
本学科本身就与临床密不可分,同时该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普遍感觉难以理解,容易出现疲劳和厌学情绪,而学生往往对临床显示浓厚兴趣,因此有效结合临床教学,往往会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程讲到冠状病毒时,一方面可以联系2003年的SARS,又可以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为什么国家要求我们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戴口罩?为什么是冬春季发病?为何要测体温,为什么感染人这么多?死亡人这么多?再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效果,出院标准来讲,学生在课堂上都聚精会神听讲,很好地掌握了该类病毒的基本特点,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反响很好。
5 结语
当然,病原微生物的教学方法很多,我只是从结合此次疫情这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本课程的教学,我想只要我们老师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总结出比较适合学生自身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能力以及素质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一定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良中,马爱新.免疫学教学法初探[J].2008,5(20):140-143.
[2]黄茵.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J].2007,10(5):340-342.
作者简介:阳冠华(1974-),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本科,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医学基础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