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020-07-04谢兰
谢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音乐学科的地位。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围绕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 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应用于教学之中,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以及情感,继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体态律动应用于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动好动,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跟唱的方式来学习,这使得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打击了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体态律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这样就非常符合学生的天性,可以使课堂的学习环境更加的轻松,进而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能够使音乐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其主要以形象思维记忆为主。因此,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小学生很难理解,当教师讲述那些抽象的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不够集中。基于此,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尽可能将那些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生动的知识。而将体态律动应用与教学之中就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可以使那些抽象的乐理知识更为生动。如,在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替代音调,用肢体动作来代替节拍,当学生对这些动作熟悉之后,就让学生上台演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就会更好地掌握[1]。
3.能够使学生对音乐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为他们创造充足的体验机会。这种体验不仅是利用肢体动作来学习基础乐理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意播放一个音乐片段,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这个音乐来即兴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如果学生的即兴表演不够理想,教师可以再播放一些抒情的音乐,或是播放忧伤的乐曲,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其他同学交流,最后设计动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体态律动的应用策略分析
1.应用其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节奏
对于音乐而言,节奏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一般而言,欢快的音乐节奏要更快,而忧伤的音乐则较慢。有些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较差,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如,在“瑶族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体态律动应用于教学之中,组织学生跟着节奏步行,让学生对瑶族舞曲中的从容以及安稳有着更深的体会。又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伏尔加纤夫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扮演纤夫,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纤夫心中的压抑。与此同时,在体态律动中,还包括指挥动作,对于那些慷慨激昂的音乐,动作的幅度通常更大,而对于舒缓的音乐,指挥动作的幅度要更小[2]。故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入指挥动作来教学。
2.应用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音调
在音乐中,音调与节奏相辅相成,只有当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音乐的情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也需要将体态律动引入其中,让学生以此来理解与记忆音乐音调。通常而言,在音乐音调的展示过程中,教师是借助肌肉活动的动作来进行展示的。如,对于3/4节拍中的强拍,一些教师将手向上拍,而弱拍则是在两条腿上各自拍一下。对于4/4节拍中的弱拍,一些教师用一只手向上拍,而强拍则是用两只手向下拍。这些动作与音调相对应,可以使音乐音调更容易被理解。与此同时,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往往会运用多种感官来学习,这样就将视听觉充分的调动出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应用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
在音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而如果学生缺乏合适理的引导,那么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就会有所不足。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所以会存在着听不懂乐曲的情况,另外有些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他们不愿意去倾听音乐,这样他们就很难把握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如,在体现高音之时,教师可以微微伸展自己的身体,等到中音之时,再在胸前平放双手,如果是低音的话,则自然放松自己的手臂,并且向下倾斜自己的身体[3]。如此,学生从教师的肢体动作中就可以感受音调的变化。与此同时,人处在不同情绪的时候,他们会下意识作出一些与之相匹配的肢体动作,例如人处在兴奋的状态中,他们的肢体动作会更加的有力,幅度也会更大,反之,当人处在悲伤的状态中,他们的肢体动作就不够有力,幅度会较小。
综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天性特点展开教学。因此,教师不妨将体态律动应用于教学之中,可以应用其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节奏;可以应用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音调;可以应用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此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对音乐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姜璐璐.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41.
[2]陈超.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78+83.
[3]魏兆娜.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