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体视角提升寓言教学的有效性
2020-07-04常海云
常海云
寓言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文体,寓言中的人物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也有一些寓言将普通人和神话人物作为主角,但不管主人公是什么身份,都揭示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能从中读懂隐喻的道理。
一、走近人物
寓言故事一般都会采用象征、拟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人物形象,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生活哲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分角色诵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走近寓言人物,体会人物形象,让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共鸣,思考自己处于其状态下会如何选择。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2课《揠苗助长》时,笔者鼓励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假如你是这个农民,在看到麦苗生长缓慢的时候,教师会怎么想呢?”“如果说拔苗助长的方式是错误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学生对农夫的理解就会更多元化,对“揠苗助长”一词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有学生尝试造句:“妈妈每天让我做很多作业,她希望我学习变好,可她的做法却是揠苗助长。”由于学生理解了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所以造句时也显得更为准确,真正掌握了这个寓言。
作家严文井认为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但转身走开时却变得富有哲理而严肃认真。在指导学生阅读寓言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寓言的“正面”深入感悟,让学生透彻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人物的生动性,这样才有助于让学生在寓言的“反面”挖掘出人物身上蕴藏的人生哲理。
二、揣摩语言
寓言一般都是靠特定的语境来传递意思的,所以在阅读寓言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要尝试感知作品中的特定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入到寓言特定的情境中,并思考该情境中的人物会说怎样的话,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在充分阅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复述故事,通过讲述的方式描绘寓言的场景。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时,笔者鼓励学生沉浸到作品的语境中,思考其中的语言。“大家读一下小马和老马对话的内容,想一下老马为何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呢?为何要让小马亲自试一下呢?”学生在感受作品语言的过程中,能体会到老马对小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老马的教育方法,老马没有直接告诉小马答案,而是对其进行鼓励,用亲切的语言促使其挑战自我,这样学生便感受到了老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独特之处。
虽然寓言的语言都比较浅显,但蕴藏了特定的寓意。所以,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揣摩作品的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将寓言中的留白处用自己的语言补充完整,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置身于寓言的情境,体会其主旨。
三、迁移生活
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认为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谛。在指导学生阅读寓言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脱掉寓言的外衣,感受其中蕴藏的哲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对寓言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这个时候就要鼓励学生尝试唤醒生活经历,结合自身的真实感受思考作品中的道理。
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狐假虎威”的事情。有学生便提出:“我们的班干部不就是狐假虎威吗?谁不交作业与不守纪律,他们就去告诉老师,这就是狐假虎威。”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思维限制,其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此时不要直接进行批评,而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逐步领悟。笔者首先鼓励学生思考:“狐狸是没有本事,假借老虎的威风,所以叫狐假虎威。可是,班干部本来就是班级同学选出来的代表,所做也是班规所规定的事情,大家觉得这能叫作狐假虎威吗?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狐假虎威呢?”这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展开再次思考。
学者叶君健认为寓言的持久力在于它在人的灵魂中所起的作用能从童年一直持续到人生结束,所以学生对于寓言的感悟也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更为深刻。在教学中不应强求学生立刻对寓言进行深入挖掘,而应让学生养成积极结合寓言进行人生感悟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深入地体会到寓言的真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寓言的时候要紧紧抓住它的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浅显的故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体会到寓言的趣味性和哲理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讀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