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研究

2020-07-04姚雪风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2期
关键词:锚杆土体桩基础

姚雪风

摘    要:本文从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和桩基础处理角度出发,重点解释了边坡喷锚支护技术和复合桩技术。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桩基础;处理技术

1  导言

由于国际经济建设的發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需要依靠技术革新的力量去提高建设施工的质量,实现与国际建设行业发展水平的接轨,借鉴先进的建设技术科学理念和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建设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建设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助力,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打好基础,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  岩土工程特性分析

2.1  土体崩解性

土层崩解性又称为湿化性,是指当水渗进粘性土壤中之后降低了土壤颗粒之间的强度,造成土体解体。岩土体的崩解性和土壤颗粒间的结构、矿物成分和颗粒关系比较密切,残积土的崩解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内,土壤中含有水云母或蒙脱石的残积土一般呈崩解式散开,而以石英石为主的残积土崩解形式一般是开裂,可见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对土体崩解性的联系密切,崩解性越高的土体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就越大。

2.2  土体胀缩性

岩土土体的胀缩性是指土壤受地下水的作用后土体体积膨胀变大,当岩土内的地下水水分流失后,土体的体积缩小,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吸水后表面的膜变厚,一旦水分流失表面的膜也会变小。岩土地的胀缩性使土体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强,容易引起地基出现凸起或开裂,导致土体表面和地基变形,进而影响表面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  喷锚支护处理技术分析

3.1  基坑边坡修整施工

深基坑的开挖深度要根据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进行考虑,实现分布开挖为锚喷网施工提供条件。每层的土层开挖深度应控制在2cm~2.5cm,沙层的开挖深度应控制在1cm~1.5cm,严格控制土层的开挖深度,土层的开挖长度一般以轴线为基准,同一轴线的开挖长度为15m~20m,边坡开挖时应注意减少对支护土层的施工影响,严格控制修坡规定,防止因误差导致基坑外部的开挖尺寸不足,影响工程后期的施工安排和工程质量。

3.2  锚杆成孔注浆施工

锚杆成孔注浆之前要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采用人工成孔或机械成孔,根据设计图纸的孔位要求测量画线,标志出实际的准确施工孔位,孔位布置一般采用的是梅花型布置方法,按照设计要求的孔长、孔径和俯角等要素进行成孔施工。施工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对锚杆的长度和直径进行加工,间隔一定的距离焊接居中支架,保证锚杆处于孔洞的中心位置。在布置好的锚杆孔洞内注浆时要控制好注浆压力,保证锚杆和孔壁之间紧密结合,注浆时可采用由内向外注浆的形式,在封堵孔洞口进行止浆,防止孔内的浆液渗出,最后在水泥浆液距离孔洞口30cm~40cm时采用水泥砂浆填实,封堵好注浆孔。

4  CFG复合桩施工处理技术

CFG复合桩施工时要先进行放线,之后再进行定位复核,确定施工要点满足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获得监理的复核认可之后在进行下一步施工。桩堤材料一般要采用硅酸盐水泥,直径在8mm~25mm的碎石、含泥量小于5%的沙以及粉煤灰,钻进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地土层的实际强度调整钻进速度,在钻杆上做好标记,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桩长和桩径,保证施工要点符合实际施工要求。

灌注混合料之前要先用清水或者水泥砂浆清洗管道,避免注浆管道内存在异物影响注浆效果。当混凝土进入钻杆之后再提钻,提钻时的开阀门高度应控制在0.3m以下,泵压桩底的混凝土时可停止提钻,将泵压压力保持在0.5min,匀速提钻应不超过25cm,要求混合料应淹没钻具。

根据施工经验表明,CFG在桩头50cm以下的混合料中施工质量比较稳定,因此施工时应保证桩头高度至少高出设计标高50厘米,骨料要求分布均匀、切面光滑无气孔,从而保证设计桩长内的桩身施工质量,提高桩体稳定性。

投料时注意混凝土的拌料不需要在拌合站拌和,在施工现场进行即时拌制即可,可以节省一些施工步骤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在混凝土拌制之前仍然需要工程师在室内进行材料检验,按照C15的混凝土配合比例进行配料,严格按照材料混合比例进行配置,减少材料计量的误差。搅拌时注意将细砂、碎石和水泥均匀搅拌,控制好搅拌时间,保证原材料能够进行充分拌制。此外还要控制好材料的坍塌度,施工人员应将混凝土原料的坍塌度控制在80mm~120mm以内,观察混凝土的含水量变化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保证投料时的混凝土质量。

投料时遇到砂土层和淤泥层时应降低提钻速度,保证施工时的混凝土能够充满钻杆,混合料的搅拌、泵送工作应和提钻速度相协调,为避免灌料过程中引发断桩现象,应减少桩身灌注时间。

最后复合桩成桩之后要保护好桩头,防止施工现场的机械或施工人员破坏桩身,成桩之后要对桩身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大于三天,养护之后才能清楚桩体之间的土壤并剔除桩头,清理时最好用人工方式清理桩间土或剔除桩头,因为人工清理灵活性较高,可以避免机械施工时破坏桩身。一般剔除桩头需要2-3人同时作业,用钢钎在同一平面上从不同角度同时作业,保持桩身受力均匀,不能从单方面开始清理使桩身单向受力。

我国的岩土地分布比较广泛,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桩基础处理技术,边坡喷锚支护技术和符合桩处理技术是现代岩土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技术,岩土工程的考察工作需要分机进行,初步考察阶段以可行性勘查为主,选择合适的施工场地之后,再进行初步施工图纸设计;之后的勘查工作主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详细勘查,掌握施工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或特殊施工要求,保证实际施工时的工程质量。

5  结论

岩土地质勘查和地基处理是保证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整个施工环节中最不能缺少的部分。不同的岩土施工地区存在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需要通过现场勘查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属性,根据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桩基础处理技术,从而做好岩土工程地基和桩基础的施工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舟,吴琪.浅析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4):107.

[2] 菅立江,管华.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技术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5):139.

[3] 陈仁祥.桩基础施工中地基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10(13):102~104.

[4] 唐家鹏.关于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4(2):23.

猜你喜欢

锚杆土体桩基础
高速公路桩基础施工方法研究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土体元素活化发展方向初探
浅谈公路桥梁桩基础局部缺陷的处理方法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
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研究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爆破掘进巷道支护锚杆的振动响应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把握
某机场高填方土基滑塌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