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2020-07-04李林经
李林经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需要积极地接受学科素养的培养,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关注。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地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将重点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方案,通过明确小学科学对于学生的影响,了解开展科学素养培养活动时的正确途径,确定合理的方案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稳步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有效培养;途径
目前,国家的素质教育工作进展备受瞩目,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相关的理念已经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在新的时期应该对其给予新的关注。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的学科教育具有针对性,开展的教学活动对其未来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该格外地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情况,采取科学的对策加以干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树立起教育核心思维,找寻小学科学教学及素质教育的融合点,使得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可以更加顺畅地开展[1]。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动手实践中,通过动手和动脑的过程,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地强化自身的科学实践探究能力,使得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逐步地形成,由此获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科学素养,重点是指的借助于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概念及理论等拥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详细的解读理论知识之后,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表现出基本的素质素养。科学素养就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内容跟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不断地更新,彰显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反映出时代的变化特征,体现出延续性和科学性等基本的特点。科学素养主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组合而成,其中较为关键的就是科学精神,同时还包含着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价值观等,这些基本的内容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信息,需要在学习实践中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除了上述提及的基本内容外,还有科学方法、能力及行为习惯等不同的方面,都需要学生熟悉并掌握。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
小学科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促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建立并得到有效的推动,使他们在面对相关的问题时,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积极地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需要历经较长的时间,需要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稳步提升。
(一)督促学生善于观察
观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属于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途径,很多科学成果都是经过相当仔细的观察才获取到更为真实的结论。比如牛顿总结的万有引力定论,就是通过观察苹果掉下来的现象得到启发,以此让这样的定论得以在大众视野中出现。可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较大的帮助。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实践,对于他们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观察大自然的意识提升有着正面的影响。
户外的自然环境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场所,教师可以积极地突破传统的课堂束缚,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中的多种植物,不管是树木还是花草,都能让學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植物世界拥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可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2]。通过让学生观察大树和小草,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共同特征,依照学生的观察情况开展教学,我们所获取的教学成果将会事半功倍。、
同时,教材教具的使用也非常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提前准备好与所学课文知识相关的可以用到的教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到观察实践中,由此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让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积极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能够让自身的学习热情更加饱满,同时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其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积极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彰显出主观意识,同时又能充分地体现出他们的主观能动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这就是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教师应该积极地重视学生的实践情况,抓住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保证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具体的实践中。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时候能够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满足感,从而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去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要使得探究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组织时机、探究内容以及进度掌控等。教师要精心地组织探究活动,抓住与内容相关的时机,鼓励学生积极地猜测、推导,同时又能勇敢地提出质疑。为了更好地尊重学生的选择,活动可以准备多种材料以及多种探究实验方式,以此满足学生不同的合理选择。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依照自身的想法去选择不同的实验方式,从而会产生多种实验结果。此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完成对他们的科学引导,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根据相应的规划,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动手、动脑等操作,对于他们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需要积极地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很多的科学成果都是在提出相关的疑问之后经过总结和探索获取到结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质疑精神的鼓励[3]。
质疑就是创新的重要起点,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后,通过创新性思维的引导来获取了科学的结论,经过不断地总结,使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更加合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出质疑的空间,打破他们对提出问题的恐惧感,排除一些心理上的疑惑,鼓励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所感所想。教师应该正视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地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可以彰显出基本的质疑精神。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教师不能给予排斥的态度,而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想法,只有他们敢问,才能证明他们真正地思考过,这对于强化教学的成果具有较大的帮助。
在学习到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课本内容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主动性都显著提高。有些学生会借机联系生活进行询问,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也可以让学生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结合具体的动手操作过程,不断地总结相应的经验,以实际行动去探究最真实的答案。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因为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实验结果,面对差异学生心里会产生较大的疑惑,并就此向教师提出相关疑问。疑问的提出过程就是检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天性和质疑,肯定他们用心学习的成果,虽然他们提出的部分疑问不足以为奇,但是也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感受到尊重,同时又能付出实际行动去探讨问题的答案。
(四)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可以彰显出主体价值,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就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真正地为学生发挥出引领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机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保证学生可以彰显主体地位,积极地在学习中凸显出主体价值,以更为饱满的姿态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当这个问题提出来时,学生会对其展开激烈的讨论,使得该问题存在较多的争议,不同的学生思考层面和内容都会有一定的差别,相应地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答案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应该对其给予肯定,让学生积极地通过实践去验证,判断自己的猜测是否合理。通过具体的实践,学生能够实际验证自己的思路是否准确,方法是否妥当等,并最终发现实验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教师仅仅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铺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结论,有助于强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面对争议,学生表现出较为活跃的姿态,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有着较大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混合身边的物质”一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同时适当地提出疑问,询问大家是否了解小苏打和醋相互结合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之后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时并不直接揭示答案,而是让学生去积极地讨论。整个过程能够为学生预留出猜想的空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主动思考[4]。
三、结语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科学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将实际行动付诸具体的实践中,以此提升基本的科学素养教育意识。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可以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强化教学的成果,确保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小云.STEM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63.
[2]吕琦,代建军.新加坡科学教育中的CER科学论证框架研究~1——以新加坡中学化学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5):72.
[3]曹克交,樊霞.城鄉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科教文汇,2019(18):132.
[4]范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职前课程设置优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