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读写结合 提升语文素养
2020-07-04卢军玲
卢军玲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海量的阅读摄入,不断的写作积累,以及两者的相互结合,是学生学好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小学生读写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读写结合无法落到实处。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之后基于当前小学生的读写现状对强化读写结合,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素养;仿写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中,阅读和写作又是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今后各项学习的基础。为此,强化阅读和写作训练,尤其是强化读写结合,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写结合不是1+1=2,而是1+1>2。阅读是一种知识的输入,大量的阅读能够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化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而写作则是一种输出,其能够使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而写作又反过来刺激阅读,加强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印象。为此,读写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够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水平,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当前小学生的读写现状
虽然读写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小学生的读写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写作与阅读两张皮,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写作能力较弱,找不到读写结合的结合点等。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大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的,也是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变的。
(一)写作与阅读两张皮
阅读与写作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将阅读和写作当作两种完全独立的课型。比如,上阅读课的时候,教师常常是从文本的思想情感或者主题出发为学生进行解读,而写作课的时候,教师又只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写文章,没有与阅读结合。如此一来,学生无法从阅读中切实获取写作的养分,也无法在写作中对应所阅读的文章,将阅读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在写作中。这样的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与全局意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写作能力较弱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阅读,小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阅读,阅读的数量非常大,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训练题目学生都能够完成得比较好。但是相对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则非常弱,尤其是刚刚接触写作的中年级小学生,他们常常不是跑题,就是写流水账。从“读”到“写”中间还应存在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习得。而光说不写则让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片段性的跳跃上,而无法系统地连成整体,无法形成规范的、符合逻辑的书面表达。
(三)找不到读写结合的结合点
虽然一些教师和家长都知道阅读与写作紧密关联,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是在课外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学生都没有找到读写结合的结合点,没有合适的教学时机,找不到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这样自然无法使阅读与写作真正结合到一起。
三、强化读写结合,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与写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强化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强化读写结合,激发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注重基于课外阅读强化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从而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强化读写结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目前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读写对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性,也都积极地践行在工作中,但使部分教师感到困扰的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将阅读和写作当作两种完全独立的课型,导致阅读和写作“两张皮”,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其实,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语文课是读和写的结晶,语文课的表现形式就是字、词、句、段、篇;语文课的应用方式就是听、说、读、写;学习语文的方式就是理解和运用。而对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和掌握又离不开阅读和写作,所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由于阅读与寫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好词佳句进行记录,或者对一些喜欢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或者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此,学生会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技巧与能力。
(二)注重基于课外阅读强化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内的阅读是有限的,这里的“有限”指的不仅是时间上的有限,也是阅读内容方面的有限,因此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接触更多的文章,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益处。课外阅读可以是学生自由选取书籍、文章进行阅读,也可以是教师为学生指定阅读内容,比如学习完课文之后,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内容或者延伸内容。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阅读,都应该强化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阅读材料的看法,或者就某一个情节展开探讨,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想一想这个情节是什么起因,如何发展,又会产生哪些结果。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便不再是盲目的、无效的,他们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在阅读之后进行发散思维,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找不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教师也没有深入挖掘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切入点。为此,要想做好读写结合的工作,就必须要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进行仿写。
1.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
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通常会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读完后很快便把文章抛诸脑后,文章中的写作特点、语句运用、主题思想等都很难在学生头脑里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阅读势必不能發挥最大的作用。而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则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慢下来,静静地品味文章,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在这些都做到以后,学生有感而发,再去写读后感,也会使读后感更饱满、更真实、更有层次。
比如,让学生阅读《观潮》,并且在阅读之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如果不让学生写读后感,那么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只会一带而过,或者读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感受到钱塘江的壮丽,但也只是一瞬间,转瞬即逝,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再去阅读这篇文章就又是另外一种心态了。因为要写读后感,所以阅读必须要一字一句地深入读、细细品。在深读细品的过程中,学生由内而外地感受到了钱塘江的壮丽和美好,感受到了潮水的汹涌澎湃,也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形容、衬托等,还积累了一些词汇,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这些词一方面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阔,一方面也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学生在阅读这些词汇的时候,眼前仿佛能够浮现出钱塘江大潮的画面,内心十分震撼,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真实的感受,也会对文章进行一个回顾。在此期间,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
2.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进行仿写,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当前,小学生存在着懒于动笔、写作内容不丰富、跑题等问题,这些写作中的问题其实都源于学生的写作技巧不足,写作经验不足,这些都是可以突破的。为了使学生勤动笔、写出更丰富多彩的内容、紧扣主题进行写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仿写。因为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一个“模板”,学生根据这个“模板”就有了写作的思路和方向,写作也会更灵活、更轻松。当然,也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要求学生仿写,并不是说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完全按照文章进行生搬硬套,而是“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要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提高、发展。
例如,《小露珠》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何仿写呢?我们可以选取一段内容,也可以选取几个句子,比如将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等句子摘出来,让学生谈一谈这些句子好不好,还可以如何形容露珠,有没有更好的形容方法,学生会进行联想,对这些句子进行仿写,从而逐渐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四、结语
现如今,我们倡导“大语文”,语文学科的边界是很宽的,语文的学习也是非常丰富的,而阅读和写作又是大语文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结合。本文所论述的读写结合的策略是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总结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17).
[2]田瑛.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
[3]蔺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