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2020-07-04薛洁
薛洁
摘 要:在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这就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此种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和模式的创新改革,寻找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渐成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我们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内容、含义以及教学理念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更加强调学生在知识分析、知识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信息的整理、分类、归纳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水平,进行教学反思,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从目前情况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方式依旧以灌输式为主,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只能在课堂上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被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原理、构成进行理解,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也没有特定的强化方式,学生在重难点上的学习存在欠缺。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缺乏主动性,面对难度较大的数学课程更是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理想的成绩,一般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在此过程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真正的魅力,数学知识中的逻辑性没有加以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全面提升,诸多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最终数学成果不尽如人意。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阶段教学评价都是以试卷评分的形式呈现的。这种方式只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整体掌握情况与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过于重视试卷成绩,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育,因此这种教学评价机制是有待完善的。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注重课堂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打造高效教学课堂不但需要教师掌握充足的教学知识,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对学生学习引导,及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学习魅力,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旧以知识教学为主,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更多的知识,一般采用直奔主题的方式,没有注重课堂导入,讓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更加乏味,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不具备浓厚的兴趣,长时间如此,将会阻碍教学工作的实施。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目标的方向,也可以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比较喜爱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而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对后续教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导入问题过程中,需要保证导入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注重教学内容和问题。在导入问题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把控好导入时间和尺寸,尽量做到适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扩充学生学习思维,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形式,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学会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意识,给后续学习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小学数学的实用性非常强,在许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其包含的知识点或数学原理。而由于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一些学生会因学习难度较大而渐渐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使学习数学的难度有所降低。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数学,使用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鼓励小组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创新建设自主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和进步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凸显学生学习主体位置,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启发。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对应知识,各个小组提出各种的见解,开拓思维,全面引导问题处理方案,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学习知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扩充学生思维,对学生今后分析和处理问题起到了引导的效果。
(四)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评估需要教师结合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估。课堂评估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对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着直接影响,便于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状况适当地修改教学战略和对策,让教学和学生学习相适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评估存在导向性,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综合思考学生身心发展,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评估,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理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分激发课堂教学评估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点滴进行引导和鼓舞,让学生在正面评估的环境下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五)增进师生感情,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态度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在课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在教师“爱”与“德”的围绕中成长。这样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双方能够平等友好的相处——教师能为学生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与生活指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更加的轻松,不再惧怕于教师的权威,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做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这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题目内容形式的设置也较为多变,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理性地对知识与题目进行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系统化。数学思维包括分析整合、抽象思维、归纳与概括、逻辑思维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都蕴含在课本的不同单元模块中。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提炼与概括,在课程的规划中也将思维方式的训练包含进去,帮助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锻炼中培养出来的较为持续、稳定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渗透与培养,也要注重这其中的过程,对教学进度、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设立合适的阶段性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发展方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稳步发展与扎实掌握,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解答问题,并且将其运用在除了数学之外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生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后,才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结语
教师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提升教师科学文化素質与教育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包括教师帮助学生更快速更高效地掌握课本知识,提升应试能力,也包括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2]许钢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
[3]周金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4).
[4]高建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 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