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十条”评估排名全国首位背后

2020-07-04龙宣辰

当代党员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上坝璧山污染源

龙宣辰

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19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实施情况,在22个实施情况为“好”的省市中,重庆的综合评估排名首位,其中水质目标和工程措施两项指标均排名第一。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为让一江清水向东流,重庆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不忘初心,久久为功,才使得一处处污染源搬迁整改,一条条黑水沟褪去污浊,一个个湖库重现碧波。

体检长江,深挖“病因”

“取到啦,拉我上去!”

4月15日,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打渔溪河道旁,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监测中心水室(预报中心)工作人员杨兵双脚踩在陡峭的河堤上,一手紧拽着安全绳,一手拿着刚从河中取到的水样,在同伴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回到岸上。

这天,杨兵需要采集8个断面的水样,并且要在当天将水样送抵监测中心分析室。

“必须要在24小时内检测,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杨兵说。

这些水样,是了解长江“健康”状况的关键,也是找到“病因”的关键。

每月,杨兵都要和60多位同事对重庆范围内50余条重点河流的1800余个断面进行实地勘察采样,累计10000余断面次采样。

“水质监测是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眼睛。”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副處长何雷感慨地说,“他们每个月都要对数十条河流‘体检并出具‘体检报告,既要找到污染河段,还要配合找到污染溯源。”

依据这些来之不易的“体检报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相关部门才能定期对各地污染源整改工作进行评估,因“病”施策,科学系统地消除污染源,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

拒绝直排,污水再用

璧南河是长江一级支流,也是璧山的母亲河。不过在2010年前,这条母亲河却是一条“黑水河”。

“这都是因为污水直排入河。”璧山区生态环境局水科科长谭济川介绍,当时璧山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远低于璧山各镇街的污水排量,污水管网分布也很不合理。

为解决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璧山关停了璧南河两岸500米范围内的209家养殖污染户和33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

不过,“关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建管网、提高污水处理量才是解决污染问题的关键。

对此,家住璧南河支流花蛇沟河北岸的尹淑会深有感触。

“以前,我家旁边中兴小学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到这条河里,上游的水清清亮亮的,一到这,就变成黑水了。”尹淑会说。

据了解,中兴小学共有教职工600余人,平均每天大约排放20立方米(约20吨)污水。

但现在,“两河分界”的情况再未出现。

那中兴小学的污水去哪儿了?

“污水顺着新建成的污水管道,被送到5公里外的璧山区青杠再生水厂啦。”中兴小学校长张敏给出了答案。

建成于2016年的璧山区青杠再生水厂,占地17500平方米,每天能“消化”约2.5万立方米污水,可满足整个青杠街道的污水处理需求。

同时,浑浊恶臭的污水通过多道工序处理后,水质能达到准Ⅳ类,再生水洁净透亮,被广泛运用到城市道路冲洗、园林绿化、工地降尘、景观水体等多个非生活用水方面。

截至2019年,璧山区共投入20余亿元,分批次改造和修建污水管网2500余公里,完成42个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建成再生水管网系统67.2公里,基本覆盖璧南河沿线与河西城市新建成区,让污水不仅有“去处”,还有“用处”。

深挖“病根”,再提水质

“去年上坝河被检测出是劣Ⅴ类水质时我们都惊呆了。”璧山区河边镇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办公室主任李雪松说。

上坝河位于璧山区河边镇浸口村,水流常年清澈,两岸碧竹苍翠。若不是2019年璧山区为加强水质提升,扩大监测断面范围,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其水质竟为劣Ⅴ类。

水质差,定有污染源。

可上坝河两岸山清水秀,没有畜牧养殖更没有工厂。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检测,河边镇规划建设管理环保办公室才发现是农业种植时产生的化肥农药残留,随地表径流汇入上坝河,导致水中总磷、氨氮超标。

原因找到了,治理却成为难题。

“农户们没有违规排放污水,只是正常地进行种植,没有理由惩戒,也无法让其搬迁。”李雪松说。

要治理,只能另辟蹊径。

2019年,璧山区引进“生态湿地修复方案”,即在农业种植区域附近地势低洼处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植物吸附的方式,拦截花卉苗木和果蔬种植所产生的面源污染。

周家凡家住河边镇浸口村5组,生态湿地修复方案的其中一个试点,便建在他家旁边的田地中。

湿地占地10亩,由10个种满狐尾藻和石菖蒲的水池组成。通过合理分流,种植地排出的沟带水,会经水池净化后再排入上坝河。

湿地建成后,上坝河水质得到明显提升,如今已稳定在Ⅱ-Ⅲ类。

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巩固治水工作成效,璧山还在全区5亩以上种植大户和河岸两边集中种植区域流转5000亩土地推行生态湿地建设,并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建设生态湿地,以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

人水相亲,以虫治水

6月2日,雨后的渝北区碧津公园满目苍翠,56岁的鲜本学拿着照相机在七夕桥寻景。碧津公园已经在他的镜头下流转了几十个春秋。

“碧津公园前几年水质不行。”鲜本学指着湖中的一株睡莲说,“不过这几年好了,湖水跟30多年前一样清。你看那睡莲下,有鱼在游咧。”

碧津公园修建于1987年,园内景色四季各异,深得渝北区居民喜爱。但由于碧津湖无源头活水,湖水每隔一段时间就渐渐浑浊,部分水域水质甚至降到Ⅴ类。

“以前,我们都是用清淤换水的办法治理湖库污染。”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感叹道,“清淤换水能马上见效,但工程量很大,而且治理一次只能维持4年左右。”

为找到长效解决方案,2017年10月,渝北区组织相关负责人前往上海、广州等地考察后,投入84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引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对碧津湖水体实施水生态修复试点。

通过共生体系,水中的磷、氮等物质能进行自主降解,如今只需要清理水面漂浮的垃圾即可保证碧津湖水质状况良好,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依湖杨柳、漫山桃李、雨鹃风荷、秋棠冬梅。水质改善后的碧津公园碧波荡漾,四季如画,成为居民散步晨练、泛舟赏景的好去处。

2018年,碧津公园获评“重庆最美公园”。而碧津公园城市湖水的治理方式,也已在永川、垫江等多个地区铺展开来。

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如果水质指标中有一项达不到五类,那么整体水质就要被判为劣V类。

猜你喜欢

上坝璧山污染源
上坝问茶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浦仪公路上坝大桥分离式钢箱梁设计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Measuring air traffic complexity based on small samples
残存的知青部落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璧山分局“四举措”整治餐饮业排污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