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为了患者,用生命守护生命

2020-07-04潘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危重症

潘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5日在北京举行第一百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援鄂抗疫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在已经举行的100场新闻发布会上共有266位嘉宾回答了媒体提出的1190个问题。从大年初三到立夏之日新闻发布会与大家共同见证了从形势严峻的寒冬到疫去花开的春天,见证了从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到平安凯旋,发布会上不断传递出的振奋人心的消息体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大爱精神。

1月26日至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186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他们把协和精神、协和风格和协和思想带到武汉抗疫一线,在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简称“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最早,投入力量最多,累计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抗疫一线发展党员最多……,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协和人的任务。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援鄂医疗队领队、心内科专家张抒扬教授,副院长、援鄂医疗队领队韩丁教授,内科学系副主任严晓伟教授,妇儿党总支书记孙红出席新闻发布会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抒扬教授说,“医务人员用生命守护生命,我们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援鄂医疗队是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一支可以值得信赖的团队。”

逆行出征  迎难而上

张抒扬教授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国家卫健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北京协和医院在接到命令后18个小时内便迅速完成了援鄂医疗队的组建,全院3300多人报名请缨上战场,先后共有186名队员分4批次驰援武汉,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援鄂医疗队专业配备齐全,集结了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良好的医疗救治力量,其中感染、呼吸和重症学科队员占三分之一,同时根据重症患者病情需要还选派了肾内科、心内科、神经科等专科医护人员。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期间源源不断收到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大后方的100多批次共5000多件物资装备,这些物资为队员防护和生活,为打赢胜仗提供了有力保障。

张抒扬教授坦言,虽然援鄂医疗队专业齐全并得到了良好的物质保障,但初到武汉时还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武汉每天有2000~3000多例新发新冠肺炎患者,重症患者多,疫情十分复杂。感恩于人民群众和业内同仁对北京协和医院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这次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ICU病房,重症ICU病房中收治的都是从其他医院和病区转过来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些患者大多生命垂危,重症ICU病房也成为他们人生中生命相托的最后一站。

张抒扬教授说,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样,特别是老年患者还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这给救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到终末期后都有难以纠正的呼吸衰竭,很多患者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和多系统功能衰竭;重症ICU病房医护工作强度高,最多一晚上收治了18例重症患者,单位时间内同时转入ICU的重症患者远远高出平日,高峰时整个重症ICU病区的呼吸机都不够用,氧气压力也不足,并且队员们穿上防护服后动作不便,增加了常规操作、治疗和抢救的难度;但援鄂医疗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降低危重症患者病亡率,尽快提高救治成功率。

为打赢胜仗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组建了由21名队员组成的核心组,核心组成员包括多学科医学专家、护士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等,同时还建立了雷打不动的核心组例会制度,核心组成员无论白天工作多么繁忙辛苦,每天晚上8点都要准时到会。核心组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落实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的两条叮嘱,一是要尽全力救治患者,二是要确保每个队员的安全。当时除了医护工作外,所有的环境消杀和清洁也都是由护士们来完成,为保证全体队员的安全援鄂医疗队特别加强了做好个人防护的培训,由专业人员给予具体的实战指导,包括如何正确穿好和脱去防护服等,医护人员穿好防护服后护士长和医生还要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红区”。两个多月来援鄂医疗队184名队员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42 000多名援鄂医护人员没有一个被新冠病毒感染,这也成为中国抗疫的一个壮举。

依靠集体力量战胜困难

张抒扬教授说,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分别来自医院的不同科室,大家互相并不熟悉,这样一支多学科团队要形成合力打胜仗一定要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尽管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很大,但核心组坚持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坚持把能用上的治疗方法都用上。每天核心组的例会是一个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需求,以问题导向民主集中制的讨论会。与会成员要汇报和讨论上午专家查房后布置的当天危重患者治疗方案落实和进展情况,评估还有哪些可以使用的治疗手段,并将讨论结果第一时间与一线医生和护士对接。核心组依托专家力量建立了援鄂医疗队的工作流程和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明确了工作清单,保证每个队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保证了保证了治疗和护理流程按标准操作,多班次轮转医护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援鄂医疗队的管理和医疗工作步入专业化、科学化轨道。在这样一场突发疫情大考面前核心组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援鄂医疗队依靠集体力量战胜了困难。

张抒扬教授介绍,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期间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成员既有重症、呼吸、感染学科的教授,也有心内科、肾内科等方面的教授。每天教授团队都要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作出个体化病情评估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团队齐心协力解决疑难问题。通过会诊制定出的治疗方案是个体化、全方位、多学科的诊疗方案,不仅包括了对患者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全方位支持治疗,还有免疫调节治疗、血液透析、中医药治疗等,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都是经过专家集体智慧产生出来的。此外,两个多月来援鄂医疗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大后方还进行了24场远程会诊,得到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协和大后方及时组织来自不同学科專家根据前方需求进行诊疗对接,远程会诊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了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亡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红说,临床工作中医生和护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有分工但更多的是合作。护士的职责是把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有效精准地落实在治疗中,同时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效果和依据。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很多脏器可能都要靠仪器或药物来维持,护理难度极大,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器官支持的手段和方法应用尽用,而要保证这些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落实,各专业的专科护士起到了主导作用。援鄂医疗队实行“责任制一对一护理”,一个患者一套护理方案,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生命体征,随时评估治疗效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吸痰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但吸痰操作也使护士面临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援鄂医疗队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护下的吸痰操作培训和练习,让每一位护士掌握安全精准吸痰技巧。两个多月来,护士们没有惧怕和退缩,在科学防护下为危重症患者实施了有效精准地吸痰,为多位危重症患者成功撤机、拔管奠定了基础。

孙红介绍说,援鄂医疗队中有近40位护士具有重症、呼吸、血液净化、营养、老年等专科护士资质,部分护士还参加过17年前的抗击SARS,她们专业经验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ICU病房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援鄂医疗队全体护士们的勤奋工作成为患者得以转危为安的有力保证。

医学进步离不开尸体解剖,援鄂医疗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信任,动员遗体解剖最多。张抒扬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向因新冠肺炎病逝捐出遗体供医学研究的逝者们表示致敬,向他们的家属表示感谢。

根植协和优良传统

严晓伟教授说,目前针对新冠病毒和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还没有特效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面对不断进入ICU病房的危重症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拼的就是基本功,援鄂医疗队的看家本领就是“三基三严”。“三基”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是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依靠“三基三严”北京协和医院走过了百年,享誉世界。协和的优良传统,协和身怀绝技的优秀医学专家,所有协和人浸在骨子里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工作作风,以及踏实苦干、不怕牺牲连续奋战在一线医生和护士们的奉献,都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严晓伟教授介绍,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章立制,迅速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和ICU工作流程每个队员就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病人入院时该做什么,病情变化时该做什么,病人转出时该做什么都有要求和预案。两个多月来援鄂医疗队共制定工作流程、诊疗常规、病历书写、三级查房等各項规章制度40多项,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闭环管理体系,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按照流程采取正确的救治行动和护理措施。

严晓伟教授介绍说,援鄂医疗队在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后,把协和的优良传统植入了武汉ICU病房。新冠病毒是一个全新病毒,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与SARS也有所不同,精准全面认识这一突发疾病就需要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要到床旁,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床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治疗反应,这不仅有利于更深入地认识疾病规律,而且与患者零距离也体现了一种医学人文关怀。三级查房制度是百年协和的一个“亮点”,援鄂医疗队要求各级医生包括查房教授每天都要进病房,每天早上进行早交班和大查房,到患者床边掌握第一手资料;晚上坚持核心组交班制度,把病例一个一个地拿出来讨论,根据患者每一天的病情变化进行会诊,前后方联动多学科协作,形成“一人一策”。病房将值班医生分成一线和二线,当他们对病情变化处理不了时24小时都可以与三线教授取得联系,从而保证了病房的医疗质量。

会诊制度是协和百年的另一个“亮点”,严晓伟教授举例介绍,在武汉ICU病房查房时发现有50%~60%患者出现肢端发凉,有的患者手指和脚趾甚至出现发黑坏死,这是肢体缺血的表现。通过多学科会诊大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是新冠病毒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和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所造成的高凝倾向所致,因此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抗凝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临床实践证明经过采取抗凝治疗后患者肢端发黑和坏死情况有了明显缓解。

严晓伟教授介绍,为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援鄂医疗队把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关口前移,强化整体医疗和整体护理,医护紧密协同配合,全力给予患者多器官多系统功能支持和对症治疗,为患者免疫力恢复和病情逆转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和机会。为确保每一个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实行了“包床到人、包床到组”的管理模式。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援鄂医疗队救治的危重症患者不仅在ICU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最后成功拔管或脱离了呼吸机,很多危重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转危为安转入普通病房并治愈出院,说明援鄂医疗队采取的治疗措施和策略是正确和有效的。

严晓伟教授介绍,新冠肺炎是一个全新的传染病,援鄂医疗队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对病例的总结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与10多个国家进行了20场国际远程连线,把来自中国医生最前线的实战经验与国际社会和国际同道分享,为国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加强院感防控能力建设

韩丁教授认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公立医院确实发挥了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兜底”作用,体现了中国举国体制和制度的优势。但传染病防治一定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提高全民传染病防控意识刻不容缓。人们生病后并不知道是不是得了传染病,首先都要到公立综合医院就诊,因此公立医院是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立医院应建立包括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在内的传染病早期识别、分诊和预警监测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就是守好患者的入门关;同时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可实现可持续的管理制度,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传染原和识别传染病患者,并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无缝对接,及时做出有效的科学应对。

韩丁教授说,此次疫情早期造成了部分医护人员的感染,因此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控制,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发生以后对公立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和患者就医造成一定影响,建议今后可根据传染病防控要求在公立医院某些独立的区域建立可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病区,建设相对独立的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建设专用感染楼或P3实验室。“平战结合”平时这些病区可用于治疗普通病人,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医院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时,这些病区就可以马上可以投入使用,这样既能保证疫情期间患者的正常医疗,又能够缓解紧急情况下传染病医院的压力。

张抒扬教授最后说,扎实的党建工作让援鄂医疗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不竭的动力,援鄂医疗队中先后有52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彰显了协和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北京协和医院ICU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等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北京协和医院刘正印主任医师、杜斌主任医师、李奇主管护师、夏莹主管护师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专家简介

张抒扬,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作为主要研究者承担和参与了国家多项研究课题,组织领导并参与了30余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目前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主编/译专著9部。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危重症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nursing English in practice
The reform and applic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梁启超的宽恕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协和搬家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