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2020-07-04黄敏娟
黄敏娟
摘要:数学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学科,它的学科价值不言而喻。小学是学生系统接触数学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等基础数学技能的首要阶段。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兴趣、数学学科特点等方面阐述了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习题练习的正确率,还能促进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细节入手,提高个人的数学水平,最终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一、从课前预习角度切入,树立学生数学计算意识
小学生群体的课堂学习专注度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带领学生从其他学习流程中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属于基础部分,往往会涉及具体的数学计算。数学计算作为学生自主了解新知识的重要流程,教师可以选择从课前预习阶段入手,引导学生树立应用计算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是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十位数与个位数乘法的基础上的延伸,教师可以在上课的预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计算规律。首先,教师可以准备好对应的预习课件,课件开头呈现出“九九乘法表”,引导学生回忆乘法法则。然后,教师布置一些对比例题,请学生思考“22×3=?22×30=?”学生尝试通过计算来解答。此时,学生的计算意识就凸显出来了。最后,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以便教师检验学生存在的计算问题。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强调计算规范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少之又少。通过观察班级中学生的计算错误,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主要计算错误都来源于粗心,归根结底就是大部分学生缺乏计算过程规范化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强调计算规范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萬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进位、借位的基本加减法法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讲解完对应的课时知识点后,再安排学生进行“题王争霸”的课堂活动。该活动规则是要求每组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计算,计算答案正确且过程完整无误的小组会获得对应的加分,最终分数最高的小组将摘得“题王小组”的称号。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注重计算过程,大大降低了计算错误率。
三、设计课后复习环节,锻炼学生计算思维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后时间都用于完成数学习题,投入错题反思的精力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被禁锢,不能锻炼计算思维。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以锻炼学生计算思维为主的课后复习环节,以此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如在设计《多边形的面积》的课后复习环节时,教师可以将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题练习环节,第二部分是习题计算反思环节。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练习,能迅速回忆起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点,而在第二部分的反思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记录错题。但是,记录不是指简单的摘抄题目,而是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思路和错误原因,并尝试将错题与其他题目之间的共同思路联合起来,令学生在反思中逐渐建立起严谨的审题与计算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加认真地对待数学计算。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存在的计算误区和计算问题,尽可能地从根源上帮助学生摆脱受非智力因素影响所出现的计算错误,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节中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6,(12).
[2]郭应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10).
(作者单位:宜春市画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