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2020-07-04苗嘉琪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苗嘉琪

摘要:爱与关怀是赏识教育的核心,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应该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享受来自班级、教师和学校的爱护。赏识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体现了“爱与关怀”的主题,教师能用充满爱的方式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改变。本文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赏识教育的方法,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赏识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满堂灌”是传统课堂的特征,即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缺少课堂互动和人文关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单向教育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和关怀。由于缺少互动,教师不知道学生的弱项与强项,不能及时奖励和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造成的。“三尺讲堂”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观察学生的状态,因材施教,但是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拉大,会使得学生惧怕教师,导致学生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问。一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那么即使教师备课充分,讲课很认真,学生依然听不懂,不能掌握师之所言。因此,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每位教师思考。

二、初中生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教育事业越来越能够得到保障,当代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但也使得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父母的攀比心理,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自身能力的不足,焦虑情绪在初中生中迅速蔓延。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

1.心理不成熟

当代初中生身理早熟,心理不成熟,即使看起来像个大人,内心仍住着一个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健全,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显得更加手足无措。同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完善,使得他们不能说出心之所想,这就需要来自外界的挂怀和理解,赏识教育在这一方面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2.学习压力大

现在的教学方式普遍为选拔制教育,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了划分。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高中,为孩子报了很多课外补习班,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还会学习一些艺术特长。尤其在八年级这样一个初中转折时期,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大,如果情绪得不到排解和宣泄,会对学生的心理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初中生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学生无助时给予支持。

三、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在众多教育者的参与下,实现了继承和发扬。所谓赏识教育,是以爱为核心,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怀,用爱感化学生,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和人情味。有研究表示,相比批评、责备、否定,赏识、赞同、尊重等,更能激发人的潜质,因为这是人最基本的要求。赏识教育是通过肯定、表扬等合作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励他们做得更好。理解和爱是学生最想得到的东西,赏识能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好孩子,自助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心态,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赏识教育并非一味地称赞,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并对他们的错误给予包容和指正,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挖掘自身的闪光点,了解自身的缺点。赏识教育不是单纯地夸奖,而是用爱与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赏识自己。

赏识教育不仅在课本知识和教学环节中可见可触的地方要有所体现,更要在学生的精神层面上产生积极影响。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有自己的性格和原则,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理性,丰富他们的感性,帮助他们放松,使其愿意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快乐,让他们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轻松上路,而不是负重前行。

四、赏识教育的开展

在开展赏识教育时,教师要着重体现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但也不可夸大其词。在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想顺利开展赏识教育,不仅要改变课堂模式,还要求课任教师自身做出改变。初中生已经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赏识教育,盲目地称赞和夸奖可能适得其反。师生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贯穿教育方针,教师要适时调整教案,使教学内容符合改革要求,还要结合赏识教育的内涵,调整教学的内容、体系、结构等。要想改变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改变教师开始,教师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设定成学生,将教师由讲课角色变化为引导角色,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在引导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和弱项,在实践中允许学生犯错,告诉他们犯错不可怕,可贵的是知错就改。同时,教师还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考试成绩固然有高低之分,但成绩只是一个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教师要安慰分数低的学生,告诉他们一次考试并不能代表什么;教师要勉励分数高的学生,告诉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接再厉,在赏识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成绩。另外,在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同时,教师要保持整体格局不变,调整细节,紧跟时代潮流,赏识学生,强调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交流互动

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主要分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兩种。要想真正做到赏识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优质课堂,教师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时,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要高度信任教师,这才能保证赏识教育的顺利开展。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指的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信任。只有当学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才有机会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找到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依据相应的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特点和他们面临的困惑,因材施教。教师在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同时,还要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像朋友一样向教师倾诉自己的苦恼、迷茫和难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开展赏识教育的催化剂,也是顺利进行课堂改革的一大助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快乐,将道德与法治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将其视为一门学科,加重学习负担。

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看法。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锻炼学生的胆识,促进学生的情谊,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3.培养思考能力

时政是道德与法治课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最新的热点新闻,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针对新闻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发表相關看法。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强项和弱项,及时调整教案,补齐弱项,巩固强项。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要对他们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如当学生的回答与答案不够贴切时,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思考,向正确答案靠拢;当学生的回答十分接近答案时,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教师的种种做法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言,战胜自我,展现自我,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以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距离中考还有一段时间,正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平台,在课堂上引入赏识教育。如对于叛逆期的学生,充满耐心,给予他们肯定和鞭策;对于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和勇气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越来越大,课堂教学模式转化和教育方法的更新都势在必行。在浪潮中,教师要做到明确方向,独树一帜,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顺利开展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孙丽丽.赏识教育让学生更自信[N].发展导报,2019-01-08.

[2]周爱国.用赏识打造激情燃烧的校园[N].江苏教育报,2013-11-08.

[3]许文忠.适当表扬和批评在教学中的运用[N].发展导报,2018-06-15.

[4]周永强.浅谈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N].学知报,2011-09-12.

[5]王瑞芸.班主任如何进行赏识教育[N].发展导报,2019-04-23.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