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探析

2020-07-04徐晓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徐晓燕

摘 要:今日我们提倡文化自信,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因此,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历史,它的教学质量亟待提升,教学策略愈发值得创新。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如何培养合格公民,是当下颇具价值的研究内容。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策略的改进及教学资源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奥苏贝尔动机理论 历史与社会 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动机,比如学生由于好奇心、求知欲而产生的学习动机;而自我提高内驱力则是外部动机,如学生为了成绩、为了排名等进行的学习;附属内驱力则表现为学生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赏而进行学习,提高成绩,这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动机。对于教师来说,理清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路线性质的帮助。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动机,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对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一、精彩的导入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科知识整合到一起的綜合性学科,学习内容尤其庞博复杂。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来激发认知内驱力,以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导入及时抓住学生眼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

如八年级《西方的文明—希腊》一课,英国诗人雪莱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熟知雪莱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进行课程导入,先提起学生对于雪莱的印象,再对课程内容加以讲解,以此加深印象。当讲解《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样一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来猜想,并讲述猜想的理由,以引出北宋时代的内容。

二、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

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的复杂性及属性,决定了其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较大,老师和学生往往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知识,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其宏大的内涵与厚重的底蕴。运用多种技术则可使学习变得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有关》之《等高线》一课中,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亲手绘制等高线,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知识,远比泛泛而谈的课堂描述有效。此外,七年级的《经纬网》,由于其虚拟性,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纬网的存在,所以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入“e地球”软件,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和感受到经纬网、地球自转。

三、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落实课堂评价机制

据调查,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还是习惯于传统式教学,喜欢讲述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教学,很少有学生能进行深入思考,少有提问意识。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应从消除学生的顾虑下手,民主的学习氛围是有效手段。教师要改善传统课堂的紧张感,尝试多给予学生微笑,多用幽默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缓解学生的情绪。要善于运用鼓励机制调动学习积极性,鼓励可以有效地将“师道尊严”转换为“教学相长”,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化为亦师亦友的“朋友”关系。可适当运用激励机制,以实现主体性教学。如学习九年级上《五四运动》一课时,首先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如“找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原因、分析其爆发的意义”,赋予每一问分值,如找到时间、具体事件记2分,分析出原因及意义5分,令学生对达成目标有所期待。

四、综合史地特点,创新探究模式

历史与地理关系密切,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最当留意也。”毛泽东认为“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及百科,莫不根此”。外国学者也有此论,康德认为“地理是历史的基础”,“地理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变动的地理”。所以将地理资源运用于历史,将历史资源运用于地理是必要的。澳大利亚之所以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我国东西部差异的形成等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如上《工业革命》一课时,会有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发于英国一问,一方面是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等历史因素,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地理因素,如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取代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地位,给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上《丝绸之路》一课时,就可让学生分析温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有何机遇。这样的思考让学生史地结合,运用时代背景,探究身边的大事,从史地的高度,宏观地分析时事。

总之,探讨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门亟待研究的功课。从动机理论出发,从教学中的每一步思考,包括主要的教学策略、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等,都是应对时代要求所做的勇敢尝试。

参考文献:

[1] 汪书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年第6期。

[2] 黄东《浅谈历史与社会的主体教学策略》,《吉林教育》2013年第13期。

[3]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