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汉语常用词研究的意义
2020-07-04张维嘉
张维嘉
摘 要:常用词是词汇系统中最稳定的成分,数量恒定,意义稳定,使用频繁,在词汇系统中特别具有代表性,体现了词汇的基本面貌,保证了语言的连续性。常用词的研究在汉语史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常用词的语义变化与更替等问题解释清楚了,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才能完整,对现代汉语词汇才能有透彻的了解,才能建立科学的词汇史。
关键词:古代汉语 常用词研究 意义
在汉语史分期中,古代汉语常用词研究起着重要作用。胡竹安在20世纪80年代提到过这个问题,《中古白话及其训诂的研究》一文就认为应该以“词汇—词义”为主要分期依据,因为它们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作为词汇主要组成部分的常用词的变化对词汇系统乃至整个语言系统而言都是一种根本性的深层次变化,能够很好地代表某一时期词汇的整体风貌和特点。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常用词发展变化的特点,可以为科学合理的汉语史分期提供理论依据。张永言曾通过个别词语的消长与更替来探讨作品语言的时代特征,蒋绍愚就此提出设想—“可以根据一些常用词语的更替来考察词汇发展的阶段。”(1991年9月13日致张永言信)后来在张永言与汪维辉合写的文章中明确指出,对常用词做史的研究,才能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才能为词汇史的分期提供科学依据。
一、古代汉语常用词研究对古籍整理有莫大帮助
陈垣的《校勘学释例》就是研究利用常用词整理古籍的代表性著作。常用词研究有助于语料性质鉴别。在汉语史研究中,语料的质量和性质直接影响着结论,不同类型的语料的研究价值也不同。例如,汉译佛经在汉语史研究中是比较特殊的材料,其语言既不同于汉语也不同于原典用语,是在特定时期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书面语,所以俞理明称之为“佛经文学用语”,并认为这种佛经语言是文言和口语的夹杂。胡敕瑞就是通过对佛经和《论衡》的词汇比较和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汉佛经中的词语比中土文献中的词语出现得早,用词要新,出现的口语词也多于中土文献。
二、古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有助于作品年代的考证
总体上看,一个时代,尤其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其语言通常会带有独属这一时代的鲜明特征。通过常用词出现的时代、新旧词使用情况的对比,可以作为鉴别作品年代的一个依据。徐复、杨伯峻、刘禾、江蓝生、柳士镇、张永言、袁津琥、马振亚、冯松杰、周宝宏等学者都从这一角度进行过有益探索。
不少学者从语言角度来确定汉译佛经翻译者的问题,史光辉的《从语言角度判定策〈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非支谶所译》一文主要从词汇的角度以《道行般若经》为参照,判定《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非支谶所译。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可以作为判断《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译者非支谶的佐证,如:
1.第二人稱敬称“尊”的使用。在《道行般若经》中并没有第二人称敬称“尊”,而《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出现了三例。如:“尊于十力决断众疑,其德无数。”
2.“譬若如、若如”的使用。“譬若如”是一个同义词相连使用的结构,即汉译佛经中常见的“同义连用”现象,《道行般若经》中并没有用例,而《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有11例。如:“何谓四事?视诸三昧知若如幻,晓了诸法而严饰,以旬自娱乐所作审谛,其心自知譬若如幻,是为四事。”
“若”“如”连用《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有13例,如:“其厚者乃致至泥洹,已无极上僧那僧涅已深法,猛若如师子。”而《道行般若经》中无。
3.“言、报/答、报答”的使用。汉译佛经中经常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阐述经义。然而《道行般若经》中并无表示“回答”义的词,而是使用了表示“说话”的动词“言”。如:
舍利弗问佛言:“如是为学何法?”佛言:“如是菩萨为学无所学法。何以故?法无所逮得,莫痴如小儿学。”
或用动词“报”,或组成“报……言”的结构。如:
佛言:“我故问汝。拘翼!随所乐报我。云何,拘翼!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萨芸若成,是身出见,怛萨阿竭从何法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释提桓因报佛言:“怛萨阿竭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
而在《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中,出现了复音词“报答”和单音词“答”来表示“回答”义。如:
其名流于三世莫不闻者,一切所问皆能报答。
幻野马如梦,如水中影山中之响,悉知一切之音声,通入诸法各各能答。
4.表示呼叫义的“唤”的使用。仅见于《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欲决其疑故唤提无离菩萨言。”《道行般若经》均用“呼”表示叫喊之义。而在传世文献中,直到《世说新语》,其中“呼”10例,“唤”16例,“唤”才超过了“呼”的数量。佛经中用例早于传世文献。
三、古汉语常用词研究有助于提高古汉语词典释义的科学性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录汉语词汇和释义最为完备的汉语语文工具书。但也存在漏收词条、始见书证偏晚或不当、释义不准确、缺少义项等问题。对常用词发展演变过程的梳理,能够为辞书编纂提供丰富的数据。
四、古汉语常用词研究有利于古汉语词汇教学
各级教育对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的要求不同,选择什么样的古代文献作为例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的常用词和非常用词的比例。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程度和教学要求,调整这种比例。
参考文献:
[1] 胡竹安《中古白话及其训诂的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第5期。
[2] 史光辉《从语言角度判定〈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非支谶所译》,《汉语史学报》2005年第5期。
[3] 周荐《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划分刍议》,《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