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化教学视域下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2020-07-04黄娜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融合语言

黄娜

【摘 要】 本文对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理论作了概述,提出了信息化教学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效融合路径。要以输出为导向设计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有意义的输入;鼓励运用多样化的输出形式;优化输入与输出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语言;输入与输出;融合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发展,中国与世界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培养与国际接轨,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进一步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输出能力。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着过于看重输入,输入与输出没有和谐发展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不足,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流畅地交流。大多数英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前导入到课堂精讲和课后习题,每一步都是为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语言输入而设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是有好处的,毕竟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而且基础教育阶段更重视的是考试结果而不是语言输出能力。但是,在上大学后,学生即将进入社会,要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说、写和译的输出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如果不做出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仍然无法利用英语有效输出。与英语教学困境并存的是信息化教学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技术越来越成熟,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语言信息量输入的增多,学生面对庞大的学习资源很容易不知所措,无法把有限的时间用于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上。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视域下思考如何协调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顺畅、流利的语言交流。

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理论概述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理论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热门话题之一。美国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曾提出输入假说,他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输出的质量以及情感的过滤都是由输入材料本身和输入的方式所决定的。[1]但是,斯万(Swain)提出质疑,他认为只是简单地运用可理解输入是达不到准确与流畅的程度的,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再加上必要的可理解输出,二者互相配合才能够使二语学习者流畅地使用语言。[2]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加入了这一研究,我国学者文秋芳在结合Swain的输出假说和中国外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她的主要观点是: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目标又是动力,输出与输入相比对语言学习的内驱力更大;输入促成完成产出任务,为产出任务提供一些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3]但是,在国内的大多数英语课堂上,老师经常以课文为中心,并且围绕导入、单词、句型以及文章翻译和课后大量习题展开教学,学生应付考试还行,但是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还是有困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地将输入与输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输出的源动力下有针对性地选择输入知识,高效地产出,为将来顺利进入职场做好语言技能准备。

三、信息化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有效融合

1、以输出为导向设计课堂教学

課堂教学一般是以规划教材为主,而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材是以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来构筑每一单元的,教材大多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在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要确定通过哪些内容的输入达到什么样的输出目标。说、写和译部分作为输出内容,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可理解的输入材料,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产出。以口语部分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需要完成的产出任务,再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加强信息输入,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完成产出。如果任务比较复杂,教师可以把任务分解成几个小步骤,一步一步达到最终的成果。信息输入主要包括教师的指导性输入和学生的内化输入。[4]教师提供给学生和产出任务有关的语言材料,比如句型、背景知识、模拟对话或对话微视频,学生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选择有用的记忆,并尝试仿照样例做出类似的对话,这样就完成了对知识的内化。而最终的输出并非是简单的模仿,输出能力最终取决于能否依靠所学材料完成真实语境下的交流,并且达到顺畅地道的程度。所以,教师在简单的模仿任务后必须设计具有真实性或潜在交际性的任务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是远观或旁观者的身份,而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及时提供指导。对于听和读部分,本身为输入性知识,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让学生在听力完成之后做模拟对话,阅读之后复述文章、续写文章或评论文章,也就是在语言输入后达到输出, 改变传统教学中大量的知识灌输的教法。

2、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有意义输入

输入直接为产出任务提供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它是输出的促成手段,尽管我们强调输出的驱动力,但是没有输入也就无法输出,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输入,做到输入与输出的无缝对接。语言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单纯的教材内容会显得单调并且缺乏趣味性,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介,利用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语言学习输入环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智慧教室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电影等相关资料,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支架。课外,我们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大多数学校都有专门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传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料,为每一个输出任务提前打下基础;师生还可以借助教学平台进行互动,教师能为学生更好地输出提供帮助。此外,一些英语学习类APP包含许多英语分类知识,比如词汇、语法、文学作品、文化常识、欧美音乐和影视资料等,形式上有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这些APP不仅丰富和补充了课堂知识,更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打开新的窗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一定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完成什么样的输出任务有所指导,避免学生面对庞大的信息无从下手。

3、鼓励运用多样化的输出形式

英语基本的输出方式为说、写、译。以“说”为例,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做讨论、演讲、角色扮演、情境交际、辩论、文章复述等活动。如果长期以单调的形式练习输出,学生会有疲倦感,不容易产生成就感。所以,我们可以灵活变通,采用线上加线下的输出形式。一方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给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更喜欢在网络上互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口语讨论放在微信群进行,学生可以用语音或文字发表观点;在布置了交际任务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短视频传到班级群或教学平台,学生在这种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能增强语言学习的动力。写作可以在课堂精讲仿写后,让学生在平台上完成,这样老师不仅可以把优秀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还可以把典型问题在上课做进一步讲解。总之,在网络时代,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输出形式,要利用一切科技手段使学习变得有趣。

4、优化输入与输出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机制

提到教学评价,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对学生很重要,对教学也有反馈作用。单向的教师评价学生,不会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输入过程中需要思辨,需要对知识材料分析、归纳并提炼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在任务产出前要和老师同学有所交流,然后以一定的形式完成输出。所以,评价应采用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上课才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听别人的发言,认真查阅资料,为自己的评价负责。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指导好学生使用评价表,给出详细的评分规则。此外,评价还要结合线上的表现。学生在线学习时长、讨论区发帖数量、作业提交情况以及测试等都可纳入总评成绩,教师只需要在教学平台上设定好各项比例就会生成一个总的成绩。所以,优化评价机制要采用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结语

在大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无法满足职业需求的现状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重输入、轻输出”的传统教学方式,调整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输出的驱动作用,加强输入的促成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有所产出,获得成就感,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王丽.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实效性教学策略[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06)105-109.

[2] 崔岩.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视角下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11)203-204.

[3]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2014(05)3-12.

[4] 鄒强珍. 输入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7)93-95.

【作者简介】

黄 娜(1981—)女,陕西子长人,硕士,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融合语言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