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2020-07-04郭艳艳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摘 要】 本文详细阐释了绿色会计的内涵及特点,强调了发展绿色会计在增强企业环保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现如今发展绿色会计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深化理论体系研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健全绿色法律体系,培养长局决策意识,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可行措施

绿色会计源起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冲突,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已不容忽视,为规范企业经济活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发展与应用绿色会计势在必行。然而,任何新制度的完善与落实都会面临各种挑战,故解决理论不足、人才匮乏、法制不全、意识淡薄等现存阻碍,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绿色会计概述

1、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即环境会计,是由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相互交融而成的新兴学科,它以传统会计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但又超出传统会计的工作范畴。绿色会计基于“货币计量”的会计假设,兼顾复杂的自然环境因素,必要时辅以实物或百分数等多元化非货币计量方式。它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依据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支撑,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济战略,将会计主体经营方面的财务数据和开发维护环境形成的收益支出同时作为计量报告的对象,分析评估财务效益与环境绩效、资源消耗的内在联系,以期作出可使经济、环境、社会三者共同效益最大化的决策与调整,使企业在获取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2、绿色会计的特点

一是周期模糊性,环境经济业务周期往往較长且难以准确估量,环境保护效益短期不可预见;二是不确定性,自然环境因素复杂多样,问题形式难以预估;三是内容广泛性,其核算工作包括对资源损耗、环境优化、污染防治等非财务指标的计量,业务形式突破常规;四是方法复杂性,绿色会计涉及会计学、生态学、价值管理及社会学等专业交叉理论,其研究方式和研究角度具有多样性;五是社会责任性,绿色会计着眼于实现会计主体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协调长远发展,秉承着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宗旨。

二、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增强企业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济的迅猛发展常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但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甚至是不可再生性,对其无补偿性地盲目开发攫取会超出自然资源的自我修复限度,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下,经济发展需要进入高质量的环境友好阶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应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为代价。绿色会计的推行可以使环境因素可视化,通过数据化计量方式精确反映自然资源变量及存量,分析企业生态效益,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社会责任,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促进自然资源的良性开发与合理利用,使企业经营行为切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续航能力。

2、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助力企业长远式发展

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期利益的最大化,摒弃高资源投入低效益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绿色会计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维护、补偿等环境活动产生的成本量化并纳入会计核算,使环境成本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促使企业重视生态效益,形成资源有偿利用的理念,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企业只有迎合客户群体的预期,符合低碳经济的倡导,用环保理念包装产品,探索绿色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寻长远利益。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使企业成为环保政策的公开执行者,有助于社会公众及有关监管部门监督企业环保措施的有效执行,从而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助力企业长期协调发展。

3、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绿色会计的发展初衷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即促进社会经济利益和自然生态利益的共同最大化。绿色会计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性,弥补会计核算盲区,衡量企业环境活动形成的生产费用,减少社会公众承担的自然资源成本,把“绿色发展通道”嵌入社会经济发展轨道,强调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刺激低碳模式下的客户消费与企业投资,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绿色会计的发展有助于更多国内优质环保产品迈入国际市场,打破绿色贸易壁垒,跨越绿色指标界线,吸引国际消费者,获取国际经营利益。此外,利用绿色会计的计量模式可减少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外资跨国公司对我国的资源掠夺,保护我国涉外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发展绿色会计面临的挑战

1、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绿色会计发展时间短,理论探索层面尚浅,基础薄弱,体系待完善。其计量方法存在多样化但研究不详尽不规范,如只简单化地涉及市场价值法等,使企业难以制定系统的精准化实施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一般情况下只能将环境资产、负债、费用等会计要素折算作货币计量,降低了信息可靠性,对因环境问题引致的财务影响也难以考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复杂,但核算标准不一致,又与传统会计核算标准差异明显,故两者较难实现良好的统一。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形式可分为表内披露和财务报告附注披露,但其具体实施方法尚未统一。

2、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会计的探索发展必然离不开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投入,各企业的工作岗位上也需要一定的多元化专业人才储备,这就对现阶段的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然而绿色会计涉及的学科范围广,除了传统会计核算的理论知识,更多地还包括生态、化工、环境监测、污染治理以及环保法律等专业知识,这导致工作难度加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其次,尚不完善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使相应的人才培养十分棘手,高校目前也难以将其纳为学生的培养课程。再者,会计电算化时代下绿色会计财务软件亟待开发,信息化绿色会计人才匮乏。

3、法律体系有待健全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政府部门颁布了相应的环保法规,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这也符合绿色会计产生的初衷。但绿色会计的推行可能与现阶段某些企业的短期利益相悖,使其不愿落实绿色会计,若没有明确的法律强制其去实施,绿色会计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起不到真正的环保效用。绿色会计的具体实施程序缺乏规则指导、法制监督和条文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绿色会计的实施阻力,也削弱了其影响程度。此外,现有的绿色会计相关法律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治力度不足,又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容易导致企业乘机弄虚作假。

4、短期利益观念严重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理性经济人”,而绿色会计的实施前期定会引起相关设备、人力等较大的资本投入,其次限制企业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减少其当期产出,并要求其核算环境治理的相关费用。同时绿色会计产生的生态效益短期内很容易被忽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短期收益的减少,这对煤炭、化工等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若企业管理层意识不到环保带来的长期生态效益的增加而只囿于眼前短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倾向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和企业经济发展模式,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念,就会成为绿色会计推行的一大阻碍。

5、信息披露缺乏成效

绿色会计理论探究尚不深入,核算过程不能自成体系,法律制度规定不明确,环保收益及成本难以监测,这都导致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性较差,披露的内容往往缺乏准确性,而只是简单的定性描述,不能直观地反映环保行动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了理解上的麻烦。如披露本期某工程项目中环保治理工作的投资额,却不能体现此间费用具体来源以及绿色会计中的关联科目。此外,数据的真实性也缺乏考究标准,难以避免企业迫于社会舆论压力等因素隐瞒全部实情而只选择良性信息进行披露的行为,同时导致披露的信息不完善。

四、发展绿色会计的可行措施

1、深化理论体系研究

高校要将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投入优质学术资源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加快传统会计变革,向社会输送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核算准则、切合环境因素的会计科目和实用性强的计量方法。企业要积极主动践行绿色会计理论,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际运行中切实发现体系尚存的漏洞与不足,才能进一步推动研究活动的深入。鼓励完成绿色产业建设的典范企业向社会各界分享经验,此外,我们可借鉴国外先进的核算方法、理论成果等,再根据我国国情加以创新性研究,推动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高素质复合型对口人才是落实绿色会计的动力基础,各地高校可扩充课程体系,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以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在定向培养的同时为在校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实践能力。企业也可利用在职员工对传统会计实务和企业经营状况熟悉的优势,挑选有潜力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员工,根据绿色会计核算内容的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再投入专项资金,引进先进设备,聘请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监测等方面的专家对其分别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

3、健全绿色法律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重视环保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更要健全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体系,首先,实现绿色会计的强制保障性推行,增强企业环保紧迫感,敦促企业在不损害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优化自身生产结构,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次,相关法律条文要明确规定绿色会计核算程序、环境因素计量方法、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假定等必要的会计准则,保障会计主体按照统一标准严格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此外,要完善环境审计立法,加强环境审计力度,强化内外部监督,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4、培养长局决策意识

绿色会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关部门应采用宣传教育等多样化手段促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公众对高污染企业和产品的抵制,促使企业加大环保产品的生产力度,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核算环境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污染。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绿色会计素质,摒弃经济利益的短视理念,立足持续发展的长局,不吝啬于短期内执行绿色会计形成的资金投入,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危害性做法,规划谋求长期经济、生态和社会利益的共同最大化。

5、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深入探究绿色会计理论,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法规;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使披露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评价性;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落实绿色会计独立审计监督,加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如实全面地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对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环境费用作出必要且详尽的说明,如将尚不能以货币計量的因环境污染而承担的诉讼、治理成本等或有环境负债及其他事项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披露,帮助企业内外部的绿色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 刘艳春.新环境下绿色会计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160+162.

[2] 刘允岩.绿色会计发展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2)158-159.

[3] 张丁天.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6)167.

[4] 孙凤英.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及实施措施[J].中国市场,2019(21)93+95.

【作者简介】

郭艳艳(1999—)女,汉族,山东高唐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浅谈绿色会计
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
绿色会计浅议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析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