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2020-07-04陈卫松
陈卫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了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能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对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了解甚少。因此,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记“治理、住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难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准备
1. 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 多媒体课件
3.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 出示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 出示一组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老师:看,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随波荡漾。在这令人痴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上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么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 板书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及词语。
2. 教师出示课文的重点,要求学生会读会写。
词语卡片:参天、盘踞、肆虐、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日月同辉
3. 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老人的奇迹
(一)画出课文的重点句,感受老人的奇迹
1.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上山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出现这样的景色是老人奋斗种树的结果)(奇迹)
句中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着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3.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教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为5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4. 在一片荒无人烟、穿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了这块绿洲,这确定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教师质疑问题,学习交流课文内容
1. 在文中找出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让学生读课文概括)
2. 课文哪些部分还是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积累好词佳句。
1. 学生思考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儿女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每日耕耘在山野岭中是什么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 集体交流
画出文中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交流:老农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
五、全文總结
课文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子孙后代的故事。
六、积累拓展
1. 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 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19、青山不老
自然条件 险恶 山川共存
青山不老:生活条件 简陋、艰辛
成绩(价值) 创造了绿洲 日月同辉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文用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将课堂主动权合理地交还给学生,体现略读课文教学“最敢于放手”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适当f 点拨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奇迹”产生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深化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