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高效运用
2020-07-04周军
周军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广,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情景体验教学是一种集合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景,同时,运用人本主义和谐理念和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和谐的学习情景中,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知识践行能力。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景,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优化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灵动的直观化课堂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教学内容,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是由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两大素养组成。此外,学生核心素养有十八个基本点: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人文积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全面发展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积极渗透这十八个基本点,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法治信仰,教导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学习,勤于反思,积极动手动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各种知识,恪守网络道德,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维护民族团结与和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予以发展和创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与时俱进,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转变教学观念与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深入体验道德与法治常识,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这将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对于现如今的初中生来说,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这将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运用情景体验教学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情感与体验活动的角度入手,引入经典案例,并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案例中的人物,从而使学生深入学习情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知识践行能力。例如,在讲解《走进法治天地》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收集与此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认知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案例中的原告、被告、律师、法官等角色,使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深入理解法律知识。等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活动流程,协同学生做好学习总结,以此增强学生的法治信仰。
三、融入生活情景,秉承回归原则
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情景,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学生生活的有机融合,这样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广交益友,结交挚友,不交损友。与此同时,教师要把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的发展原则与基本路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职业地位与角色决定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而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又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简而言之,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初中生大多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与当代新思想,而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也很容易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微妙的变化,可塑性极强。因此,教师应秉承“四个回归”原则,在言行举止、着装与感情等各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与表率作用,通过得体的言行举止与着装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导学生恪守正确的政治立场。
综上所述,要实现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高效运用,教师就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理论知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