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快乐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20-07-04余振利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法治

余振利

快乐教学法是以情知交融原理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提倡借助游戏、表演、趣味语言、动作、绘画和案例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实现让学生乐学、乐练、乐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推动下,快乐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形态,快乐教学法也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在中學政治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快乐教学法呢?

一、关注生活实际,营造快乐的教学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或者教学情境能激发他的情感情绪时,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导入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放下身心负担,快乐学习。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的“让友谊之树长青”时,教师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与朋友在相处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矛盾冲突,选出常见的冲突问题,设置几个生活情境,让几个学生走上讲台,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和想法。几组学生惟妙惟肖地表演,使其他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看到自己生活的缩影,既身临其境,又感同身受。然后,再让学生为表演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明白友谊是需要呵护的。通过角色扮演,将复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抽象变得具体。这样,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二、构建智慧课堂,让学生体验求知的快乐

新课改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确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食其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打造智慧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例如,在教学“延续文化的血脉”时,教师通过分小组竞赛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设置成若干个板块的竞答题,如汉字听写、中华好诗词、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建筑文化、音乐曲艺等,通过抢答的方式,让班级小组之间进行知识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紧张活跃。同样,在介绍“美德万年长”时,教师同样让各小组集思广益,分小组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国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或古诗词,以及其中蕴涵的美德内涵。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高涨,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绞尽脑汁,尽可能地想出包含美德的更多成语或古诗词。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学科的融合渗透,也推动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学生在知识竞赛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进而促使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如果课堂充满情感色彩,就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必须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快乐教学法为助推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充满快乐,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促使学生主动去完善自己。例如,在教学“师生交往”时,教师设置角色互换,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适时表达自己愿意与学生做朋友、共同进步的想法。这样,通过师生友好互动,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过程情感化、快乐化,还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法有着积极的应用意义。所以,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尊重学生的情感,借助快乐教学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建构情知协调的快乐课堂,变学习为享受。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乐学、好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