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开展民族节庆教育的重要性
2020-07-04杨菁
杨菁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依托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的策划及举办,努力推动并形成具有云南浓厚少数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及爱国主义情操。在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过程中,陶治师生情操,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构建云南中小学幼儿园及大中专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増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我中华、爱我家鄉的情节,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情感,进一步增强各少数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西双版纳州有12个少数民族,分别为傣族、哈尼族、瑶族、汉族、壮族、彝族、景颇族、基诺族、苗族、佤族、回族、拉祜族,少数民族和艺术文化资源丰富:傣族饮食文化、傣族节庆日、傣族贝叶经、傣陶、服装、傣文、傣语、舞蹈,傣族的傣锦、傣陶制作,爱伲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拉祜族的主要节日拉古扩、火把节、尝新节,佤族的壁画,哈尼族歌舞,哈尼原始说唱艺术……无不闪烁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芒,哈巴更是远古时代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艺术的活化石,是哈尼历史、生活和劳动的产物,是哈尼古老的歌。
2018年5月我有幸到昆明学院学习“云南省第三届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活动”民族节庆的策划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听每一位专家的讲座,希望能更好地把学习内容实际运用到幼儿园里。我们幼儿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园宗旨,不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奋力拼搏,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代代传承。傣族节庆文化是傣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缩影,展示了傣族的生态文化、图腾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工艺文化、水文化和诗歌、绘画、文学、艺术、体育等等,是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节庆文化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傣族重大传统节庆有“桑堪比迈”(泼水节)、豪瓦萨(守夏或入雨安居,俗称关门节)、奥瓦萨(出守夏或出雨安居,俗称开门节)等。
为更好创新发展幼儿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实践,策划了幼儿园与当地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如在每年的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体验傣族节日的快乐,从小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们还以傣族服饰、音乐、饮食、特产等方面为主线,开展泼水节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一:“金孔雀影院”电影放映
动画片《泼水节的传说》、《孔雀公主》,电影《小象西娜》。
活动二: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邀请家长、民间艺人,每班3-5人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傣族剪纸、制作水灯、水果雕花、缝制傣包、丢包、民族服饰、傣语学习、民族歌舞等展示活动,全园幼儿参观、体验学习。
活动三:民族美食赶摆
每班邀请3-5名家长到园展示各类傣家美食:傣家舂年糕、珍珠米粑粑、包烧,制作菠萝饭、米凉虾等,全园幼儿参观、品尝。
活动四:泼水狂欢
幼儿在园和教师、小朋友一起泼水庆祝。
活动五:泼水欢歌庆祝活动
由家长、老师、部分小朋友共同参与表演。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从小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更深刻地体验本土民俗文化风情,让身处西双版纳的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去领略内涵丰厚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浓郁的文化魅力,帮助孩子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孩子对民族文化的感悟与喜爱。我园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着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设计开展了《美丽的傣纸》和《傣秀——制作傣包》活动,发掘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并动手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产品,争做非遗的小传承者。
充分利用身边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装饰着我园的室外环境、班级室内环境,园内随处都可以看到家乡的民族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激发幼儿对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除了大型节庆的策划外,我园还注重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部分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民族区域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室外活动区域有民族体育游戏斗牛、投竹标枪、踩高跷、打陀螺、滚铁环等,各班级开展的班级区域活动有:舂黄瓜、傣语、菠萝饭、手撕牛肉干巴、基诺语、傣族剪纸、豪啰嗦等,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活动,不但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还能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丰富多彩的民族教育活动既贴近孩子生活,又能较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多种民族传统表现手段,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更好地拓展民族传统教育的视野。我们幼儿园从小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为营造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建设富裕美丽开放幸福的西双版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幼儿基础。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特点的人类社会群体。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通过系统策划组织举行的一系列民族文化活动即构成“民族节日”。少数民族文化能否得以顺利传承取决于年轻一代能否接受并认可本民族文化,主动传承本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期间,通过系统的民族文化知识传承,能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本民族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同时,文化传承是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对人的教育和再教育。青少年儿童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让民族文化得以创新发展,而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复制和传播。
通过校园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青少年儿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目前我园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以及对于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很重视,加强开展全省各级学校民族文化节庆培训,正是为了培养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的人オ,也是为了达到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从根本上解决民族教育短板的目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