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需要三个“转身”
2020-07-04唐勇
唐勇
[摘 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需要三个“转身”:细节涵泳的转身、血肉丰满的转身、有效印证的转身。历史教师应俯下身子,高效盘活各种有效史料,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读”素养,让学生在历史的幽微和回声中收获沉甸甸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细节涵泳;血肉丰满;有效印证
历史,不仅仅是一个“按序排放”的标签和“按序划分”的时间轴;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知道和记忆。新的课改视角下,历史及历史教学应该是融“知识、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多轨道。我以为,重建这样的多轨道需要三个“转身”:由粗略感知到细节涵泳、由干巴巴标签到血肉丰满、由文本研讨到有效印证,以此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史料运用:细节涵泳的转身
好的历史教学并非简单的理论构建,教师应该活用史料助力学生深层理解。某个人一句短短的但令人顿悟的感慨、一封尘封多年但意蕴十足的书信、一张发黄的但让人沉思良久的图片都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引领学生徜徉在这样的细节中,由粗略感知到细节涵泳,收获的不仅仅是“乐学善学”,也是批判质疑、人文积淀、责任担当等沉甸甸的核心素养。
例如,一教师讲述“文艺复兴运动”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美帝奇的话:“……应该把他们当作神仙,而不应把这些人才当作畜生……”然后引领学生思考:“美帝奇的话对吗?”有的学生说:“对,重视人,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才是对的。”有的学生表示:“对,任何时代,神权都是不长久的。”也有学生认为:“文艺复兴思想的萌芽已经势在必行,不是某个人能阻挡的。”
瞧,美帝奇的一句话引发了学生一波又一波的思考,学生渐渐意识到:某句短语竟然包含着很多可延伸、可批判、可探究的因子;学生渐渐明白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来临不是偶然的。学生在咀嚼、涵泳、质疑中,就多了一种大局眼光、多了一些批判意识、多了一些看问题的整体视角,而这,恰恰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法一脉相承。
二、人物触摸:血肉丰满的转身
如果教师仅仅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现有的知识点,那么,历史人物就只是干巴巴的标签。就“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物而言,无论是但丁、达·芬奇,还是莎士比亚,他们绝非仅仅是“名词解释”中呈现的那样,他们都是血肉丰满的人物。而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从一些更为细节化的材料中去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莎士比亚小时候因为挨揍而用打油诗讥讽大财主的故事,呈现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名句“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然后要求孩子们自由谈论这句话。有学生说:“闪光的可能是一颗无私的心。”有学生说:“闪光的也可能是真挚的情感。”还有学生说:“闪闪发光的可能是人的良好的品性。”
通过这样的讨论,在学生心目中莎士比亚的形象更加丰满。借助于历史人物趣闻、名言等细节材料的引入,学生就能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和别样的历史真相”。在此过程中学生视域的扩大、自由精神的萌生、理性精神的培育、性格品性的熏陶等,才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三、教学走向:有效印证的转身
历史不仅仅是历史,也昭示着现实。历史与现实本就在更深处藕断丝连,本就有若有若无而又深刻的联系,本就在思维和方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学习历史,其实就是现实的演绎过程。历史已经不可更改,但借鉴历史经验,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由此获得精神的丰盈、心灵的满足和品性的提升,不正是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落地生根的有力体现吗?
例如,“文艺复兴运动”“反对神权”,提倡“人文”,那么,以下材料中的行为属于“人文主义”吗?某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将之归结为“上天注定”,别人成绩好是因为“家中烧了高香”。引领学生分析,有学生说:“成绩好坏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非上天注定。”有学生认为:“自己不努力,烧多少高香都是没用的。”
引领学生进行这样的对话,积极挖掘“历史中无处不在的联系”,不仅能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关于“反对神权脱离封建愚昧”的种子,使学生能获得改变。
要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历史教师就要华丽地转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建、新的历史时空观的培养、国家领土主权意识的浓厚……对此,教师应切实运用好统编教材中的“人物扫描”“自由阅读卡”“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等栏目,让学生在历史的幽微和回声中收获沉甸甸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沈鲁.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高效课堂[J].历史教学,2019(12):69.
[2]张贵勇.塑造孩子积极的历史观[N].中国教育报,2015-7-19.
(責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