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数学教学活动
2020-07-04童景萍
童景萍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教学改革也逐渐推行到幼儿教育中来。作为进入学校学习的起始点,幼儿阶段的教育显得与众不同,其中“游戏”与“教学”结合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与幼儿当下的认知相符合。本文将着手幼儿园数学教学,探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具体优化策略,增强幼儿对数学的认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数学;策略;优化
引言
幼儿园教学是整个教学阶段最具特点,也是备受呵护的学习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方式注重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状态中提升幼儿各方面学习能力。课程游戏化成为众多幼儿教师探究的重点,但是课程游戏化并不是将所有的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展现,而是以游戏为基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情感,发展良好品格。所以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基本知识,还要时刻保持趣味性,发展趣味性数学,增强教学效果。
一、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意义
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在于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挖掘幼儿自身蕴藏的潜能。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需要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丰富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体性。数学本身逻辑性、运算性比较强,能够开发幼儿智力,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在这一时期幼儿刚刚接触数学,是初步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时期。但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增加了数学教育的难度,教师需要借助外在因素促进幼儿理解与记忆,对幼儿思维进行进一步训练与强化。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利用数学材料将数学教学过程游戏化、趣味化,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将抽象变为具象,以此来调动幼儿积极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数学课程游戏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师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低下
当前,一些幼兒园“小学化”的现象严重,部分教师游戏精神相对缺失,游戏能力不足,还有一些教师游戏观比较片面,游戏实战水平低,教师对课程游戏化定位不准,游戏创新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加入游戏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完善专业化教学技能。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幼儿带出教室,到室外组织活动。幼儿园在开展园本化课程时,常常会利用本地材料的活动区。在不同活动区内,我组织幼儿利用常见的材料来进行不同的游戏教育。
(二)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亟待更新
游戏环境不够开放,游戏功能有待开发,很多都是以成人的视角去设计的,缺少幼儿的主动参与,环境艺术、美观、整洁,但教育功能不显著,室内外游戏环境设计有待优化,功能有待开发。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对于游戏化教学机制与课程游戏化应对策略探索还远远不够,游戏缺乏生成性,游戏的预设多于生成,集体多于自主,组织形式大多以集体为主,游戏内容缺乏创新。幼儿在游戏中缺乏自主性、创造性,习惯了教师的高控,在一日活动中“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和游戏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课程意识不强,课程游戏化理念缺乏,“生活即教育,活动即课程”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部分教师在个人成长经历中,缺乏游戏环境熏陶,自身观念较陈旧,部分教师对游戏特征及其操作规律、指导策略相对封闭,不敢放手,游戏活动中不去关注幼儿的需求,在行为上比较高控,对游戏的观察和有效指导目前还是“纸上谈兵”。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端正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课程游戏化并不是将所有教学活动都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而是在游戏的基础上实现从“学中玩”到“玩中学”,实现游戏与教学的完美融合。在以往教学中是首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再利用游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对此进行优化后,主张先让幼儿玩,然后再从中关注教育点,提炼幼儿日常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渗透数学知识。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游戏仍然是一种工具,为教学服务。像“数的大小”的教学,设计猜数字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大小的感知和比较。但是游戏目标依然是指向统一目标,本质依然属于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设计游戏时需要从幼儿兴趣与需求出发,从“学中玩”过渡到“玩中学”。这一理念也正是当下对游戏教学的一种探索,将幼儿放置在游戏中,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使其从中获得一些感知与体验,这也是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关键因素。
(二)从幼儿学习习惯出发优化游戏设计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游戏有着无法抗拒的热情,也正是在游戏中幼儿逐渐获得成长,积累学习经验。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创造思维,充分了解幼儿学习习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挖掘可教育点,简化数学知识点讲解,启发幼儿数学思维,促使幼儿在玩中学,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授幼儿认识人民币大小时,可以先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分别安排幼儿扮演消费者和收银员,利用教具人民币进行交易。整个过程先让幼儿自主进行,一轮游戏结束后,再总结其中的可教育点,通过人民币增强幼儿对数大小的认识。这样既能够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又能达到教学目的,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和兴趣,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强化游戏的艺术性,简化抽象数学知识
学前教育不能只考虑游戏性,还需要适当渗透艺术性,开发幼儿审美认知。另外艺术美更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增强审美情感,陶冶情操。将艺术、游戏、教学相融合是对以往游戏教学的优化与升华,它能够锻炼幼儿身体灵活性,使其学会用感性思维看待和理解身边事物。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艺术元素的渗透,增强数学知识趣味性的同时打造艺术氛围。幼儿教学中绘画、儿歌等是最突出的艺术体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艺术元素合理组织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提高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同时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作为幼儿最钟情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师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保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中玩”到“玩中学”的过渡;从幼儿学习习惯出发优化游戏设计;强化游戏的艺术性,简化抽象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艺术氛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调整自身认知结构,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逐渐做到两者相互统一,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求学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云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2018(6).
[2]孙兴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程游戏化实践初探[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6(18).
[3]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韩丽梅.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