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中幼儿常规培养的策略
2020-07-04杨旭
杨旭
摘 要:近几年,课程游戏化进入了每一个幼教人的心中,幼儿常规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常规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充当着无形指挥棒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幼儿行为,找出方法,反复推敲实践,找出几点可行性策略,主要包括:教师商量,达成共识;以点带面,逐步击破;行为强化,实现目标;游戏带入,丰富内容;移情共鸣,促进成长;家园配合,实现共赢。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常规培养;策略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虽然幼儿园课程主要通过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园中的重要,很多专家学者也在不断探索把游戏渗透到幼儿园各个活动中。2018年4月16日,虞永平教授在《幼儿教育杂志》上发表《把促进幼儿发展作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根本目标》的文章。指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成为关键词。从此,课程游戏化进入了每一个幼教人的心中。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常规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充当着无形指挥棒的作用。那怎样在课程游戏化中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很多老师的疑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策略。
一、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常规培养观念的认知
我理解的课程游戏化从课程、游戏、化三方面入手,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全部课程(一日生活、集中教育、区域活动、户外游戏)通过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来表达,并把这种表达背后所隐藏的学习能力和品质等学习要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或者说在已有的幼儿园课程实践基础上,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常规培养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幼儿常规培养是活跃在课程中的无形助推器,让课程丰富有趣又有序开展。
二、课程游戏化中常规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商量,达成共识
班级常规离不开教师的默契配合,组建班级之初,需要教师共同商议本班常规发展方向,达成最终共识。比如:在班级内培养幼儿三轻四净的习惯——说话轻、走路轻、拿东西轻、桌子干净、地面干净、衣服干净、碗里干净。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幼儿这样做,走路时学习小猫脚步轻轻静悄悄,说话时说点悄悄话,拿东西前说明轻轻地拿取的东西,让幼儿明白教师的意图,形成潜意识的驱使和定式概念,有效开展各项活动。总之,形成良好的常规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班级教师共同商议,达成共识,在课程游戏化中按照要求同步组织实施,幼儿明白常规标准。
(二)以点带面,逐步击破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在教师身上的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因此,我们要时刻察觉身边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以个别带动整体,及时表扬好的行为习惯或者介入不良行为习惯,从而让幼儿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为表扬幼儿积极参与劳动这一行为,可以帮个别幼儿照参与活动的照片,用照片让幼儿观察学习,分享交流,从而实现激发整体参与劳动。我们要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玩具的好习惯。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可以找出收拾玩具的小能手,让这个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大家学习,从而带动全班幼儿共同发展。除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幼儿在教师身上也能学到很多本领,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行為举止文雅,语言精炼,成为孩子的榜样。
(三)行为强化,实现目标
行为强化就是根据常规培养目标,抓住重点目标,通过21天行为习惯培养法,或者周月行为积累法等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幼儿的行为形成不自觉的行动。在培养幼儿听预令排队解散时,我们重复训练,幼儿逐步知道了“排队”二字说完就可以轻轻地走上前,“123”说完队伍已经排整齐。老师在组织解散活动时,当老师没说解散就要仔细听,说完“解散”二字就可以参加游戏。如孩子们进入建构区活动时要脱鞋子,鞋子摆放不整齐,我们就在区域活动旁贴线,幼儿鞋尖对齐线,每次进区都强调,幼儿逐步形成了可行性常规,在活动结束时幼儿就能快速有序地找到自己的鞋子。
(四)游戏带入,丰富内容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游戏活动的形式培养幼儿一日常规,让幼儿在玩中学,潜移默化、不自觉地得到常规的培养。我们运用一些节奏强的音乐,让幼儿明白活动时间,如运用《拍拍手踏踏脚》这首歌曲学习课前回到座位,运用《排排坐吃果果》提醒幼儿可以加餐,运用《我会收拾玩具》暗示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我们可以经常结合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穿脱衣服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一起念《穿衣》、《扣纽扣》儿歌。《穿衣》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扣纽扣:小纽扣,要扣好。从下面,往上扣。一颗颗,要扣牢。排队时,我们可以念排队歌:不讲话,不打闹,一个跟着一个走,整整齐齐排好队,不推也不挤。
(五)移情共鸣,促进成长
移情是指让幼儿理解并认同某些角色,体会其中的不容易,实现常规培养的目标。在课程游戏化的常规管理中,我经常用这一办法进行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练习。幼儿大声讲话,教师控制不住场面时,告诉幼儿老师的不容易后,让幼儿上前扮演教师角色,教师坐下倾听,再几次这样的尝试后,只要让幼儿来做老师,幼儿就能明白自己不应该讲话了,学会倾听老师在说什么。班级活动中,我经常和幼儿提及爱与被爱的问题,第一个星期让幼儿发现老师爱幼儿的表现,第二个星期让幼儿发现他们爱老师的表现,第三个星期发现哪些行为是互相爱且尊重着对方,第四个星期引导他们学会管理自己也是一种爱,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移情方式,幼儿懂得了爱的常规需互相尊重,我们要知道共同协商的规则。
(六)家园配合,实现共赢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工作也是课程游戏化常规培养中重要的一方面。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各自所在家庭的教育与影响,幼儿是家长的复印件。为了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我们利用家长园地、个别交谈等形式形成家园合力。首先,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离园访问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班级培养的常规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在家巩固练习,家长不包办代替、指手画脚,应该多做观察者,发现孩子的行为特点。接着,利用家长园地推荐行之有效的常规培养办法。最后,利用家访发现幼儿常规培养问题,督促幼儿改正个别不良行为习惯。
三、自身实践与结论
总之,教育是日积月累、行序渐进的过程。“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以上方法在我们工作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策并举,实现班级常规培养的目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不是一朝一夕的说教就能养成的,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需要预先思考,每次仔细地提出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培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常规。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2]B.D.戴伊著.刘焱译.卢乐山校.儿童早期教育问题[J].美国纽约学术出版社,1984:60-63.
[3]周小燕.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5):146.
[4]刘晶波.学前教育研究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