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寻找另一种可能

2020-07-04吴细妹

成才之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教学实效微课

吴细妹

摘 要:数学教学要解决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爱思考、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等问题。教师要立足课堂,在新课、练习课、复习课的教学上发挥创造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互相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要寻找一种可能,一种创新教学思路的可能性,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扇窗。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效;学习主动性;微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113-0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描述其教学理想:“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另一番景象:一些教师强调学生要“认真听”,自己讲得口干舌燥,而讲台下的学生兴趣不高。有的学生是早已领会,有的学生是听不懂,总之是教师讲了半天没人爱听。鉴于此,数学教师无论在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立足学生主体,优化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让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教师要寻找另一种可能,以提升教学实效。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教师要少教,学生才能多说、多学。怎样才能做到学生想说、会说、爱说呢?“微课”可以为学生建立表达的信心,于是课题组教师尝试着把新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制作成5分钟~8分钟的微课,让学生们在课前看微课并完成学习任务单,做好深度预习。

微课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学生,而且学生可以反复看视频以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二天上课大家有备而来,自然会想说、有话说。教师还要营造“说错不要紧”的课堂氛围,除了师生互评,还可以生生互评、相互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课堂就应该他们说,使交流表达成为常态。“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善于激励学生学习的老师”这句话很有道理,好学生是激励出来的。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为例,教师可把认识三角形的概念特征、三角形的高和底、怎样画高等相关知识制作成微视频。学生观看后要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以下任务:(1)观看完视频,你有哪些收获?(2)写出下面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3)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要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学生就要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单,在观看微视频时,要精准把握重点内容,比如“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等知识点。

教师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既能自主发现、提取这些数学信息,又要在“谈收获”环节整理记录这些数学信息,并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表达能力自然提高,学生们就愿意在课堂上积极交流。有了深度的预习,课堂教学就会有充足的时间解决教学难点、易错点,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的课堂学生爱说,课堂容量变大,还突出了重难点。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面叙述的是关于新课教学,那占课时总量的2/3的练习课、复习课又该如何创新教学呢?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他认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即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马上应用”或者“教别人”的方式,实验证明在此方式下学生“两周以后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由此可见,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以教别人的方式学习,并且能马上应用的方式。

1.练习课教学的一种可能

练习课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熟练程度,形成技能技巧,使知识融会贯通。好的练习课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而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上的成就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此齐步走的练习课往往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两种情况。练习课应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向前走,有的走3步、有的走5步、有的走8步,这才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能做到呢?(1)基础练习要扎实。复杂的计算公式、数学定理、计算规则、解决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等内容要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训练,因为基础技能的形成几乎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多练,真功夫是靠笨办法练成的,创造性的培养也需要基础练习做基础。(2)基础训练要前置。课本里的一般练习题,让学生课前先完成,无需师生逐一检查,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互评,学生轮流当组长。而对于那些思考性较强、具有拓展性以及较大思考空间的综合性问题,要在全班交流。由于学生们在课前已经进行充分的思考,教师可以邀请优秀学生来当小教师,为了当好“小教师”学生会做充分准备,大家对课堂会有期待,这样的练习课才有活力。而且,后进生在课前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也不会跟不上节奏。(3)练习设计要有弹性。教师在课前批阅学生的作业时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选择有价值的题目与全班交流。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道与本课内容有关而他(她)觉得有挑战性的题目,学生通过与小组同学、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挑战性题目,能在自我的层面上得到发展。

2.复习课教学的一种可能

众所周知,数学课上的“整理”与“练习”是复习课的两个主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整理”环节,教师大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逐个梳理各个知识点,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这样的整理看似清楚,但学生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不妨将整理前置,复习从课前就开始,让学生把知识进行梳理写在本上,课堂上带着材料、带着想法、带着疑问和同组同学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随机做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们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补充,形成知识网络。整理前置不仅给了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进行酝酿,课堂上也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展示成果。

对于练习环节,基于班级学生都有错题订正本,教师可以在学习单上让学生展示一道易错题。因为学生在错题本收集的题目都是自己易错的题目,被选中的题目都是学生们印象深刻的易错题。这样他们可以交流这道题目哪儿容易出错,解答时该注意什么。所以易错题交流很有意义,没在课上交流的题目还可以在课下的小组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课上要“优化教学结构,打造有效课堂”,寻找另一种可能,不断探索教学新路径。只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信课堂就会出现思维碰撞的美丽风景。

参考文献:

[1]牛津津.模型思想融入小學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2]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24).

[3]王红桂.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教学实效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